【本報訊】「曾經我都有擔心過,爸爸會唔會有一日唔記得我?」Lisa的父親患有腦退化症,剛知這個消息時,作為女兒的她無法接受。過去一直照顧家庭的父親,連自己都無法好好照料,確診至今11年,Lisa笑言現年95歲的父親越來越像小孩子,她亦從女兒轉換成恍如母親的角色。作為照顧者,也曾面臨過情緒與體力透支的時刻,但想到能陪伴父親度過晚年的時光,是拿甚麼都無法換來的珍貴回憶,「我好感恩,佢到𠵱家都仲記得我係佢個女」。
女兒情緒曾處爆煲邊緣
11年前父親一次身體不適入院,醫生告知他可能患有腦退化,那年父親84歲。自母親離世後,兩父女相依為命,老人家退休後,仍把女兒照料得很好。但其後父親的病徵一一浮現,「好似食完飯話冇食、啲嘢買完又買、搭錯車、冇去覆診……」她終面對現實,考慮將來的日子該如何過。
當時,Lisa面臨人生交叉點,到底該把父親送進安老院舍,或是在家照顧?當她參觀了不同的安老院舍後,還是決定把爸爸留在身邊,「一來係個環境問題,同埋我都唔想將爸爸放喺陌生嘅地方,會唔捨得,想佢晚年有返家嘅感覺,而唔係喺個無依無靠嘅環境」。
選擇在家照顧,Lisa坦言照顧者會出現情緒問題,於是找到了為腦退化患者而設的綜合服務中心賽馬會耆智園,除患者外,對於家屬的情緒支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Lisa請了工人姐姐照顧父親,下班及假日時由她接力。
這些年不是沒有瀕臨過「爆煲」的邊緣,「由細到大(爸爸)都冇鬧過我,但有咗腦退化之後,佢嘅脾氣就變得唔同咗,會對住我破口大罵,甚至講粗口都有,不過爸爸第二日就會唔記得,我同佢講返時,佢會同我講對唔住,好可愛」。看着父親「返老還童」的狀態,能陪伴他度過晚年的日子,Lisa自言是種福氣「最重要係佢開心,希望佢100歲嗰陣仲可以同佢一齊過生日」。
■記者李雨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