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涼薄的節日又到了。屈原滿腔悲憤,投江自盡,淒風苦雨的悲劇人生,我們卻興高采烈放假,沒半分哀慟,你說涼薄不涼薄?自殺死了,還被後世「攞景」二千多年,史上該沒有比屈原更命苦的人吧。屈原的命盤,我很有興趣看看,要排出來卻着實不易,最大問題是生年。
屈原是古人中少數自報生日的人,《離騷》開首說:「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古人以歲星(即木星)紀年,由來已久,《爾雅》:「太歲在寅曰攝提格。」攝提,就是寅年。《爾雅》又說:「正月為陬。」「孟」是四季首月之稱,一月叫孟春。孟陬,即正月,據夏曆是寅月。庚寅,是屈原出生的日子,以干支紀日,也是非常古老的傳統。整句話的意思是:寅年恰值寅月,我在庚寅日降生。三寅疊合,屈原覺得很厲害,所以一來便自報生日,像現代人炫耀家世。《太平經》說:「三寅合生,乃可久長。」若以名聲而論,屈原名垂千古,倒是真的。在古代曆算家眼中,寅亦象徵「元始」(即《離騷》下文所謂「初度」),是訂正四時之準則,故屈原名「平」,取「平正」之義。可見楚國貴族替孩子取名,確實會配合出生時間,只是不像今天術士那樣考究五行生尅。
然而單單知道寅年還不夠,到底哪個寅年?學者的推算結果,莫衷一是,分歧達二三十年,我估計是公元前三四×或三五×年,但那一年天干又是什麼呢?算命先生沒有年干,鐵算盤就敲不響了。屈原有篇《卜居》,寫他流放三年,心煩意亂,不知何去何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占一下前程。屈原反複訴說,問的只是一個問題:我該同流合污呢,抑或潔身自愛呢?詹尹是智者,看穿他早已選擇了,便說:「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答得真好。《卜居》有一句話,從前不太在意:「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現在不禁想起「廉貞」也是斗數中一顆主星,意義跟宗族、貞節有關,正合乎屈原心繫家國的性情,難道他命坐廉貞七殺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