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季約滿理文的前香港足球代表隊中堅趙俊傑,在香港職業足球最困難時期決心成為職業球員,轉眼十多年,並已成家立室,還是兩個小朋友的爸爸,現在明白為何要有一個節日去感謝父親,而他亦要趁機感謝成為自己後盾的趙父,他說:「爸爸確實不易做,最希望一日可以有48小時。」
記者/攝影:曾雁平
一把長髮的趙俊傑於香港足球最低迷的時期,堅持追夢成為職業足球員,為節省使費,出道頭幾年試過豉油加條腸仔便一餐,結婚後就算生了長女梓彤及兒子子博仍曾有段時間要租住劏房,幸近季除球員人工增加,亦開始營運足球學校,加上兼職教波,收入已有改善,現已搬到大埔的唐樓居住,生活還是過得去。
水電工爸爸最強後盾
他說:「我其實好享受做父親的過程,但有時工作太忙,踢波、教波,處理足球學校行政,返回家裏仍要處理好些事情,忙個不停,知道做爸爸其實並不容易。以往不太明白父親節為何要與母親節一樣要慶祝與歌頌,現在知道,爸爸付出好多,確實需要在這個日子感謝所有父親。」
趙俊傑成長時期甚少見到父親,也不明白為何爸爸回到家中便要休息,直至現在回到家筋疲力盡才感同身受。他說:「爸爸做水電工程,下班便攤在家中,自己有時從早到晚在工作,精神及身體會確實有點疲倦,回家其實好想休息,現在是一對子女的父親,責任大了很多,只是工作時間長,沒太多時間與家人一起,太太有時會抱怨,最好一天有48小時。」
踢多兩年助國米辦學
阿傑表示成家後不是經常與爸爸見面,但每次見面都會珍惜,更感謝爸爸從不反對自己向足球發展,他說:「家人一直支持我踢足球,出道初期生活拮据;那時家裏曾出現大問題,但家人沒要求我放棄足球,令我過去十多年球員生涯的黃金期可專注足球,現專心賺錢,望將來可回饋家人。今時今日仍能踢足球要多謝父親與家人,爸爸更是一直的後盾,效力流浪及黃大仙時試過因收入大減,跟爸爸學水電工程幫補生計,知道他工作確實辛苦,真的很感激。」
阿傑數年前與前隊友蘇來強及李康廉等開設足球學校,近年自立公司,並正協助意甲球隊國際米蘭在香港成立足球學校,早前親赴意大利與國米高層開會,對於來季去向,他說:「理文季後曾想安排我轉向幕後,但我仍想多踢兩年,如願的話,便踢了足足20年。年紀大的球員,經常會被指體能下降,但經驗不會減退,尤其在應付外援防守上未必會輸給任何人,相信自己在球圈仍有生存空間。」他正與好些港超聯球會斟介,希望稍後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