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茶小記 - 杜杜

櫻花茶小記 - 杜杜

一向嫌這個牌子的法國茶巧立名目,果香與花香遠遠蓋過了茶的原味,但是看見這一次推出的是櫻花茶,又標榜限量發行,於是還是好奇心切,郵購了一罐試試。這都要怪市川崑的電影「細雪」開始的一小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濛濛煙雨的遠景,但見雨後一片鬱鬱葱葱的樹木,然後接上一個近景,是兩株開了櫻花的橫椏,垂滴着水珠,越發將那潔白的櫻花襯托得晶瑩剔透,如同一碰即碎的琉璃。銀幕上現出了「昭和十三年」的字樣。那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無論如何,單看櫻花的柔艷,完全收不到香港隨即要淪陷於日本軍國的消息。
櫻花茶寄來之後連忙打開一看,是類似龍井的綠茶,只覺得那股甜香太過外露,沒有回味的餘地;細看之下,茶葉中果然疏落地夾雜了細碎的粉紅色櫻花花瓣。我連將之沖泡成茶的意願也沒有,一方面卻抱着再接再厲的精神去繼續探究,終於找到了另一種就叫櫻花的茶,用的純粹是櫻花,用鹽漬成,壓得扁扁的包在玻璃紙袋裏面。我一看很煞風景,取出轉放肥圓的小玻璃瓶內。還是有點不稱意,因為依然是粉紅色的九重瓣,鹽漬之後散發輕淡的香味;我思索了好一陣子,終於決定那香味是松墨和話梅的混合,而且還帶有一點草腥,那肯定是因為萼片和花梗也連在一起鹽漬所引致。我想用白瓷杯子來泡比較悅目。網上的一般說明不能盡信:什麼先用開水把櫻花泡浸五分鐘,把鹽份去掉,然後再泡成茶。只恐怕這五分鐘把僅存的一點香氣也泡浸掉了。我只用冷開水把櫻花上的鹽洗一洗,然後放入小杯子來泡,看着那原本皺縮的花朵漸漸地再舒展開來,搬演一齣不成形的迷你還魂記。那姿態倒還不及張愛玲「怨女」中的白菊茶。銀娣把藥店小劉偷送給她的白菊拿來泡茶;雖然她不怎麼愛喝,還是每天泡着喝,「看着一朵朵小白花在水底胖起來,緩緩飛升到碗面。」那是愛情的輕盈和愉悅。
我只顧細細品嚐那茶,努力搜索味蕾上的感受,和我曾經閱讀過的櫻花茶的描繪一一印證。但是一切只是徒然。朋友說且別計較那個茶味,只當是一種儀式便好了。可不是,日本的茶道莊嚴肅穆,連一個小竹茶杓子如何安放在茶几上亦一絲不苟,司茶的女人臉上連笑意也沒有,叫旁觀者精神緊張。我想大不了喝一杯茶,還不如談笑用兵來得灑脫自在。即使是做彌撒的神父偶然也會說個笑話;上帝喜歡有幽默感的人:別把自己看得太認真了。當然我說的只屬外行話。對日本茶道有深刻體會的人相信會別有一番觀感。
有人說石榴的氣味能呼喚起整個拉丁美洲的記憶,路邊缽子裏的一梳青綠香蕉就是印度。那麼,這小白瓷中的櫻花,又代表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