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行走的人 - 陳惜姿

水底行走的人 - 陳惜姿

我雖以寫人物專訪為本業,但至今仍覺得任務非常艱難。首先是了解之淺──訪問最多幾小時,能理順對方一些重要經歷已經不錯了,如何還能透過不同事件,了解其性格和人生觀?
之後是敍述之難──要把訪問、觀察寫成文章,把一個人困在三四千字裏,弄出一個說法,定調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以文字構成的敍述,是否準確?記者用的框是圓是方,受制於記者的固有概念、學問、見識,甚至用字,但一個人卻不一定能受制於單一敍述模式,對方可能是阿米巴,千變萬化,你怎困得住?
看了陳安琪執導的《水底行走的人》,拍案叫絕,最有共鳴是體會敍述之難。黃仁逵是精彩絕倫的人物,不但是畫家,藍調也彈得出神入化,他還是電影美術指導和編劇,更會寫散文和詩,多才多藝,才華橫溢。但要替他拍紀錄片,非常艱難。他懂電影,導演鏡頭放那裏,問題這樣問,出來的製成品會是如何,他早已料到。
導演耐心地了解他,但他拒絕被置於固有的敍述方法裏,訪問及拍攝過程鬥智鬥力,極其費勁。導演是他廿年老友,尚且被戲弄得啼笑皆非,最後更反了面,可見難度之高。這齣以藝術家黃仁逵為主題的紀綠片,與其說導演為黃造像,不如說那是造像失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