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諮詢工作如火如荼,屬於填海的「發展東大嶼都會」是今次諮詢的選項之一。東大嶼是港島及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拓展土地、是面積逾1,000公頃的人工島。據悉,由前特首董建華擔任主席的團結香港基金,短期內會召開記者會「大」小組1,000公頃,提出將東大嶼都會填海的規模增加一倍,即提出填海2,000公頃。
疑為大孖沙開路
「東大嶼都會」位於中部水域,現時該水域是航道,海洋生態價值不太高,填海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根據政府文件,東大嶼都會的發展面積約1,000公頃,可容納40至70萬人口,若按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填海2,000公頃,按此推算可容納80萬至140萬人。
消息指,團結香港基金這個建議,令人猜想背後動機,董建華的基金究竟是為誰在鳴鑼開道?有專責小組成員透露,現時極力主張填海的人,主要為商界、大孖沙、權貴,他們每次一談造地,總是建議填海,當中不乏大力反對發展逾170公頃的粉領高爾夫球場。不過,一旦涉及如此大規模填海,由宣佈至落成第一個單位落成,保守需時20多年。
董建華基金提出「翻一番」大規模發展東山嶼,「開價」2,000公頃,當中建議公私營樓宇佔比仍是未知數,但此填海建議對某些人來說,動機十分明顯。團結香港基金會的理事名單,有新世界鄭家純、信和黃志祥、瑞安羅康瑞、恆隆陳啟宗,信德何超瓊等,他們聚首在董建華領導的基金,代表着甚麼人的聲音,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