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的波紋與流動 - 林道群

慾望的波紋與流動 - 林道群

滬上陸公子看到嚴志雄《牧齋初論集》新書廣告,來鴻索書之餘,問怎麼會出錢謙益了?這話頗有點像問陳寅恪為何寫柳如是。話說陳寅恪雖然一開篇就自錄他《詠紅豆》《題牧齋初學集》兩詩,以說明其撰述錢柳因緣詩釋證稿之緣起,然而後來學者對他「以失明的晚年,不憚辛苦、經之營之,鈎稽沉隱」,為明末清初名妓柳如是寫傳,仍認為是一個謎。有人說其意在辯誣;有人說他意在尊崇柳氏的復明氣節。我自己喜歡汪榮祖的自誤說,汪說《柳如是別傳》集陳寅恪一生著述筆法之大成,欲借此書自驗學術之深淺,以留示後人其史學的範例。
嚴志雄寫牧齋,這是第三部著述了,其意明瞭:錢氏於明季以東林黨魁交結馬、阮,又於南明弘光朝土崩瓦解之際,以禮部尚書之身率眾降清,後又出仕清室,淪為「貳臣」,因而後之論錢氏者,多着眼於其人之人格操守及政治舉措。至於錢氏詩文之特色及成就的研究,嚴重不足。
但我沒有這麼回覆陸公子,牧齋詩文、行事,對我這種門外漢來說太深了。南京大學徐雁平兄是行家,他說錢謙益詩文及思想,在整個明清文學研究中十分重要,也是難度很高的問題。言下之意是我未能把握得住情有可原。他說嚴志雄的文本細讀功夫實在出色,他讓我看嚴兄〈錢謙益柳如是東山酬和集窺探〉一文,說文章前半是刺繡,精細之極,那是作者的看家功夫,在細緻的脈絡中,能看見錢柳慾望的波紋與流動。妙的是在一個「放蕩」的語境中引入「禮」,遂不成為純粹的窺私消費。其後論及婚禮作為儀式在詩作中引起的變化,更是精彩。此外又引入程嘉燧,使得這篇論文的世家不僅是錢柳,而是晚明至清初了。
牧齋以詩文議論雄於時,執文壇牛耳達五十年之久;柳如是美艷絕倫,詩曲書畫才氣過人。然則奇的是他們傳世的書畫手蹟難得一見,想一炙其真容芳華殊不容易。故宮書畫專家汪先生跟我說,連故宮也僅藏一幅柳氏山水畫。好在此畫非常有意思,畫作不大,有錢謙益題跋,係柳氏廿七芳齡,牧齋出資建成了花信樓。柳氏登樓,為四周桃紅柳綠美景感動,趁興揮毫,繪成此《月堤煙柳圖》。我求得汪先生同意,把柳氏此畫印在書封面上,據我所知,這還是初次公之於眾,嚴兄大為讚嘆,感覺到了錢柳拂水山莊,還有牧翁的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