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尼泊爾 7.8 級大地震令接近9,000人喪生,超過75萬幢房屋嚴重損毀甚至倒塌, 過百萬人無家可歸。加德滿都盆地古城巴德崗(Bhaktapur),三年來重建進度緩慢,政府支援不足,不少人迫於無奈,需遷回有倒塌危險的舊居。
從沙塵滾滾的首都加德滿都走進巴德崗,仿如回到三百年前的尼泊爾,紅磚路日久失修,人每走幾步就踩中泥坑,每道木門也雕上祝福圖案的紅磚屋並排而列,路旁都是賣紗麗、賣家品、賣小吃等等的小店,跟三百多年前最不一樣的,是多了無數穿梭於街巷中,與行人擦身而過的電單車,還有因地震而倒塌的寺廟和民居。
加德滿都盆地共有七個建築群,早於1979年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巴德崗皇宮廣場(Bhaktapur Durbar Square)和附近的民居建築是其中之一,惟三年前的大地震,令該城大部分房屋和寺廟受到破壞。
三年來,整個國家 75 萬幢嚴重受損的房屋之中,只有約 9 萬幢完成重建,雖然政府會提供資助予居民重建家園,可是資助審批進度緩慢,即使居民獲得全數資助,亦只有 30 萬盧比(約 23,000 港元),居於巴德崗的建築學教授Shyamsunder Kawan無奈解釋,在該城如果要重建一幢三層高的房屋,需要大概 1,000 萬盧比(約 77 萬港元),「30萬盧比只夠清理原址的頹垣碎瓦。」
為了重建家園,不少人只好賣田賣地,或向銀行貸款,一些貧窮的居民如Rashila一家六口,迫於無奈在一年前遷回有崩塌危險的舊居。20歲的Rashila和家人在地震發生後接近兩年時間,也是住在帳篷或借宿親戚家,去年搬回巴德崗的房子,原本三層樓高的房屋剩下兩層,而且到處可見裂縫,每晚一家六口也要逼在地下的客廳,席地而睡。
其實早於 11 世紀,已有加德滿都盆地發生強震的紀錄,據估計,盆地每 7、80 年就會發生一次大地震。Kawan教授認為尼泊爾雖然是一個小國,但人民十分頑強,希望新政府上場後,可加快重建步伐。
記者:劉卓瑩
攝錄、剪輯:王大權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