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龍大角咀新樓盤,二百呎的劏房,售價六百萬。開盤一日內全數售清。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上任即盤根紮馬,豪言對付「地產霸權」,還要「打大老虎」,房屋問題是他老兄「重中之重」,結果一通催淚彈,大小老虎一隻也打不成,打出了遍地港獨,年輕人「我不是中國人」的意識或呼聲,與香港的樓價比賽誰高。
接班人林鄭月娥雖亦社會主義者,並聲稱繼承梁恩師的「施政理念」,但樓價還是繼續狂升。
所謂「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也做得到」,有人說這句話是笑話,也不盡然。英國人文明管治,樓價穩定上升,只等到一九六七年紅色大暴動,樓價才暴跌,太子道千呎洋樓二萬元一層,是英國人做不到但中國人都做到了的唯一經典之作。但卻又須是「文革」的發瘋期方有此佳績,因此,香港年輕一代欲可置業,很吊詭地,只能寄望中國再發瘋,來第二次文革,加另一波沙士瘟疫,馬雲等人帶頭割價拋售山頂的數十億豪宅,出走美加。
捨此之外,國家強大,繼續與全球順差貿易,美元儲備穩定增長,中國人心智正常,熱錢不斷湧出,香港「一國兩制」,林鄭又繼續委任英國或澳洲白種人大法官來香港坐鎮法治,形勢一片大好,請問樓價如何能跌?
特區政府於是挖空心思,設計「空置稅」,企圖懲罰地產商房子蓋好、等待更好價錢的後市才推出。但是,習主席修憲,做終身領袖,地產商對習主席的路線和能力、對中國的經濟實力長期看好,才肯囤貨。「空置稅」這等小動作,是特區企圖打擊破壞地產商對中國的信心,不可謂不小家氣。
地產商比特區政府的官僚,懂得什麼叫做市場。區區三四千空置單位,你能徵幾多?一切轉嫁買樓的業主。呎價三萬,與呎價三萬一千五,有何分別?真正要賭的反是美國加息,美國人若有心使壞,你有沒有置業稅,香港的樓市自然會跌。
但是即使美國加息,也嚇不倒走資的各地土豪、各級書記以及他們的主播二奶。有「一帶一路」鋪墊、洛杉磯多倫多雪梨的樓市呼應,你香港幾千伙「空置稅」,螳臂擋車,小家敗氣得可笑。
香港沒有什麼黃藍陣營,也沒有什麼親中愛國和泛民主派的對立,香港只有兩派:業主派和非業主兩大陣營和階級。業主派不論黃藍左右,都更為梁振英的下台開香檳,也全心支持一個強大的GDP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