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故宮博物院關閉了場地售票處。筆者記得十年八年前北京遊覽,單買票就輕易排隊等上個把小時,這個每年參觀人次達1,600萬的歷史文化古蹟,怎麼可以沒有售票處?
原來,故宮博物院於2011年9月開始試行網絡購票,去年更全面撤銷場地售票處,單靠線上訂票系統,每日提供約80,000張門票。院長單霽翔表示,博物院將進一步試行分時段售票,讓遊客選擇某個時段入場,以避免「上午門庭若市,下午門可羅雀」的場面。
單院長兩周前訪問「大館」,筆者導遊,問到普通老人家如何適應新系統?他笑說試驗幾年發現,老人家其實比較精靈,也有時間,很快都學會了,青年人當然也沒有問題,反而是部份中年人有困難。但也不必擔心,在場有工作人員協助上網,即時購票。在新制度下,故宮門外再沒有摩肩接踵、揮汗如雨的排隊大軍,每日定量的遊客也幫助提昇文化保育的工作。
除了故宮,其實不少著名世界級古蹟、旅遊景點也提供網上購買時段門票服務以分流人群,訪客需要提早在網上預訂特定時段門票,並在指定時間到達。例如荷蘭的梵高博物館(Vangogh Museum)、巴塞隆納桂爾公園(Park Guell)、日本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Ghibli Museum)、達芬奇《最後的晚餐》所在聖瑪利亞感恩修道院等。
雖然部份景點古蹟也有即場售票系統,但名額有所限制,訪客有機會需要長時間等候,甚至可能白跑一趟。網上訂票一方面省卻以往血肉長城「龍尾喺邊度?」的哀怨,另一方面管理者也能透過訂票數據,對不同時段參觀人數有一定程度的預判,及早作出人流管理安排。這樣可以更好保護場內珍貴文物或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訪客經驗(visitor experience)也比較舒適。
上月底對公眾開放,香港的歷史文化瑰寶「大館」,也參考這些國際做法。「大館」建築群從前的功能是高牆四起、保衛森嚴的警署、法院,還有難進難出的監獄,活化計劃盡力保留建築群原貌和佈局。但是作為公共空間,若有需要緊急疏散人群,往昔的設計成為今天的挑戰。
為此,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管理團隊特別聘請保安專家,電腦模擬各種人流情況,為場地容納人數設定上限;並提供「大館入場證」預約時段服務確保大家舒適安全,也分流人群,尊重這個歷史古蹟。根據開放初期的數據,大館有可能在周中非繁忙時段讓市民「自出自入」,但是「大館入場證」在假期周末人流高峯期還是確保進場的保證。儘管這需要大家參觀前上網2分鐘登記,我們希望也相信市民大眾可以理解這份謙卑、尊重這個責任。
「大館」今後一年365天開放,市民必定可以不時找到自己心儀的文化、歷史、當代藝術、消閒娛樂等節目。
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