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數據,KD(圖)的確值得總決賽MVP,28.8分、10.8個籃板和7.5次助攻,還有平均兩次封阻,在第三戰的表現,更加是可圈可點。不過居里的27.5分、6個籃板和6.8次助攻,還有平均1.5次偷波,絕不遜色。尤其是以41.5%射入22球三分波,包括第二場那九球三分波,更加驚人。
很多人放大了他第三戰的表現,大聲指摘他只懂打順境波,先不說他在那場比賽最後關頭那五分如何關鍵,而且該仗不斷被騎士夾擊,根據統計,全場達到59次,而KD就不足10次,這明顯是騎士調整防守而來。居里假如有私心,或者打得「聰明」一點,大可以要KD背籃打,吸引包夾外傳,自己輕鬆有空位起手進攻,那整體的數據自然不一樣,但戰果也可能不再一樣。居里也好、KD也好、祖蒙特格連(Draymond Green)也好,他們的器度與無私都是勇士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當以勝利為大前提,就是做對球隊最有利的事,他們三個做很多數據見不到的事,可是最後獎項卻只落在數據最好的KD身上,實在令我有點沮喪。
有時最心悒是大多人都只見樹木,忽視了居里如何做檔或拉空,讓KD打得更輕鬆,甚至防守時也盡量減輕其負責。不少球迷都希望居里能贏得FMVP,一來他是勇士的icon,也因為當初如沒有居里的虛心接納,KD決不可能如此快速融入球隊。連續兩個總決賽MVP,只能證明勇士的團隊真的極成功,也證明了KD真的聰明,揀了一條最舒服的道路成為人生贏家。
今次再被橫掃,LBJ也是時候想想,究竟需要如何走下去。就算多全能,多聰明,也總不可能一個人贏得全世界,兩年前,勇士挾73勝9負的威勢進入總決賽,卻未竟全功,最後被騎士反勝4:3,留下永不磨滅的烙印;當時我寫了一篇《I can do all things的詛咒》,因為當時的居里自信太滿,結果錯失連霸機會。今日看來,這題目也適合LBJ,找幫手之餘,也要耐性,否則去到最後,速食文化仍難打低勇士,可是年紀越大,時間越少,這次選擇,不容有失。以球隊的陣容和思考方式來看,湖人和塞爾特人最大機會成為LBJ的下一站,要阻四年三冠的Golden Dynasty ,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2016年的總決賽,改寫了LBJ的歷史地位,也改變了勇士的結構,KD和居里的命運;兩年後重看,想不到會令今次變成沒有球迷想看、沒有贏家的總決賽。三位本來都有能力成為G.O.A.T.傳奇的球星,本來都可以獨霸華山,現在看來都再難如願,在此世代將無人能夠挑戰史上第一。難怪完場後我一直悶悶不樂,我想念2015年那支不知地厚天高,改變了全世界的勇士,更想念是輸家賽後淚流滿面,向球迷發誓下季要帶領隊友捲土重來的美好舊時光。今日籃球世界的價值觀,看來已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一套了。
仙道彬
熱愛睇波,更愛落場打波
http://www.facebook.com/sendoh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