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末的芳張 - 柯惟得

世紀末的芳張 - 柯惟得

家家都有幾本常念的聖經,我的口袋就時常攜帶朱天文的短篇小說集《世紀末的華麗》,近日翻出點題的一篇當薄荷巧克力重溫,隱隱嗅到異香。感情生活與時尚品味瞬息萬變的主角,在台北賜名米亞,來到香港不妨喚作梅艷芳。長有專門為了談戀愛而生的深邃明眸的小凱,可不是張國榮流落他鄉的孿生兄弟?左思右想,無非因為今年是兩顆巨星殞落十五週年,香港電影資料館特別呈獻《芳華時代》影展誌念,我也趁機奉敬三灶心香。
勁歌金曲未必是每個人愛喝的一杯茶,耳朵放假眼睛更是勤勞,翻閱香港時裝史的黃金時段,一九八零年代大膽創新的時尚達人,張國榮與梅艷芳遙領風騷,張國榮瀟灑不羈的壞男孩形象已經討好,配襯日本風的西服,寬鬆長褲,更是相得益彰。憑藉歌曲,梅艷芳索性以壞女孩與妖女自居。平日愛穿墊有護肩棉的上衣,強調巾幗不讓鬚眉。在電影菲林裏芳張擦出五次花火,三十多年來經人輾轉吟詠,板起面孔分析已無新意,不如從次文本出發,就說服裝。
《緣份》(1984)裏梅艷芳飾演俏皮的富家女,更換衣衫如在T形台漫步,先是白裏透紫的淺色服飾,樹立活潑形象,然後是棕白間條加上黑白斜紋的便服,突顯她的咋呼,一襲粉紅色的衫裙,配搭同色圓耳環,映得臉上的胭脂更紅潤。梅艷芳在地鐵調戲張國榮,不料動了真情,可惜在感情線上只是單軌行車,結尾她重臨地鐵撮合張國榮張曼玉同姓戀,黑帽黑衣,彷彿為死了的心送喪,時裝不止用來表演,也流露角色的內心感受。
《偶然》(1986)令我着意的兩場戲,都與裂帛有關:張國榮在機場滑倒,不慎抓着王祖賢的衣角,撕掉一片,他出高價重購一件,博取伊人歡心。當時他臻歌唱事業巔峰,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梅艷芳追蹤張國榮一路來到巴黎,看在張國榮份上服侍葉童,急着端粥給她喝,裙腳勾住牆釘,也給撕去一片,身在異國,相同的衣衫再不是唾手可得,只能委屈穿着葉童的衣褲。生活裏有很多無可奈何的時刻,失魂落魄,撕去的都不易彌補。張國榮先前的揮霍是典型夢工場的編織,梅艷芳的處境就比較有生活味。
衣服落在《胭脂扣》(1988)導演關錦鵬的手中,成為諷刺當時守舊頹唐風氣的工具。塘西名妓如花(梅艷芳)拜訪十二少(張國榮)的萱堂,表明自己對十二少此志不渝,看在頑固家長的眼裏,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到頭來只博得對方一場恥笑,先用採茶女胸圍的乳前龍井暗諷如花已是破綻之身,再借她的身段比試衣料,似乎暗示如花不過是隨手可棄的衣架。其後如花還是與十二少相宿相棲,依然接客,公事公辦般讓嫖客付巨鈔佔便宜,得到的酬勞換來一件西裝上衣,穿不暖吃不飽,十二少鴉片吸得迷迷惘惘,也不特別領情,這一幕關錦鵬把心不定,微諷頹廢,卻也嚮往它帶出的浪漫。

《金枝玉葉2》(1996)裏,張國榮的心上人是袁詠儀,梅艷芳突然介入,先後與兩人相好,踢翻了傳統男女從一而終的架構,衣裝再一次製造戲劇化的效果。袁詠儀在家中開化妝舞會,張國榮遲歸,聽說心上人的裝扮是頭戴非洲土女面具,身穿斑馬條紋便服,眼前驀現這副裝束,忙不迭撲過去,一發不可收拾,不知道衣裝鬧雙胞,穿衣人原來是梅艷芳。問題是與心上人相處日久,就算化灰也應該熟悉對方的體膚氣味,張國榮依然一頭栽進去,是因為自己向來嚮往非洲,一見相關服飾,鬼迷心竅?還是早盟異志,趁機在情慾上開小差?
拍攝《金枝玉葉2》,張國榮還是第二組導演,及至短片《煙飛煙滅》(2000),他正式升任為編導,這部為香港電台第二台攝製的公益電影,戒菸訊息極為微薄,結尾張國榮面對鏡頭,又擺出慣常無可無不可的姿態,說到底選擇權始終是觀眾自身。《煙飛煙滅》可說是張國榮反璞歸真的作品,上半部意態昂揚,下半部垂頭喪氣,配合三年後發生的事,有點像張國榮對前半生的回顧與檢討。他飾演的父親無意中掀起兒子的睡衣,發覺他身上有瘀痕,彷彿從華衣美食的生活裏挖出瘡疤,兒子下葬,張國榮採用一個墓穴的仰鏡,又似死者觀照生者,到頭來塵歸塵土歸土,果真灰飛煙滅。張國榮着意經營父母子三人的親情、女歌星飛上枝頭後不肯放過從天而降的愛情、父失子後需要執手擁入懷的甥舅情。人間少了幾個「情」字,飛黃騰達也不過是《金融時報》的大字標題。
梅艷芳與張國榮合作的短短十六年,社會已經歷波濤暗湧,反映在銀幕上,男女關係不止變得開放,角色也毫不避忌地探索自己的性傾向,出其不意,又會回頭反思傳統的家庭觀念。倒沒有忘記梅艷芳與張國榮另一職業是表演藝人,劉培基就處心積慮為梅艷芳打造出「百變」的形象,可以是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也可以是介乎正邪之間的新娘妖女,二零一三年張曼玉懷念梅艷芳,就有「她的身體裏面有兩個人,一邊男,一邊女」的說法。早在一九九三年,張國榮已經挑戰自己,在《霸王別姬》反串演京劇,《跨越九七演唱會》裏,他又把高跟鞋當雪屐踩。二零零零年的《熱.情演唱會》,在尚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的設計棒下,他穿着蘇格蘭裙、緊身褲和裙褲在台上亮相。人心惶惶的世紀末,梅艷芳與張國榮未必提供慌張,眼波流,向觀眾席拋送一顆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