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半島「不毛之地」

九龍半島「不毛之地」

【話你知】
現時的界限街,大致上就是120年前中英之間的界線。1860年英國與滿清政府簽署《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及港島割讓給英國。條約附圖展示了一條界線(Prosposed Boundary),上有中文字這樣形容如今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九龍半島:「此一帶皆係山岡不毛之地。」在這「不毛之地」內,有好幾個似曾相識的地名:「土家灣」、「深水步」、「盎船州」和「紅碪」等,相信就是現時的土瓜灣、深水埗、昂船洲和紅磡。
當年英國向滿清租借新界土地,主要是加強防衞能力。而早在1898年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前,英國已加強九龍半島的軍力。現時的彌敦道,原稱羅便臣道,最初建造目的就是為了運送軍隊和軍事物資;而現時的黃埔,當年就是一個軍事船塢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