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火星是否有生命的爭論,美國太空總署(NASA)前日公佈探測器「好奇號」(Curiosity,圖)找到自2012年登陸以來「成分最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又偵測到甲烷氣體含量隨季節波動,力證火星在遠古或曾孕育生命。
署方在《科學》期刊發表上述兩項研究,「好奇號」在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一個35億年前起形成的沉積岩5厘米深處,挖到有機分子,包括碳、氫、氧、氮、硫、苯、甲苯等。參與「好奇號」項目科學家之一瓦薩瓦達說:「未來在火星找到遠古生命迹象的機會由此增加。」
文章作者之一、天文生物學家艾根布羅特解釋,蓋爾隕石坑在數十億年前有湖泊,湖中有機物因長期暴露於太空輻射而被分解;鑽探出有機化合物的沉積岩,是湖底淤泥在35億年前開始堆積形成,由此估計火星當時或曾有生命。有機化合物是構成生命的基本要素,不過亦可透過化學反應生成,暫未能認定火星定有生物。
甲烷氣體含量隨季節波動
另外,「好奇號」經歷火星3個寒暑(火星1年約等於地球2年),發現隕石坑的甲烷容量在和暖時最高,含量上升到10億分之0.7左右,冬季就跌至一半。甲烷可能來自星體本身,或可能來自星球地下水,但科學家無法排除火星如地球大氣一般,95%甲烷經生物活動產生。
「好奇號」造價25億美元(195億港元),大小如一部休閒旅行車,可360度轉動和攀斜坡,2012年8月登陸火星,6年間傳回近50萬張火星圖片;2013年它已確認火星遠古具有支持微生物生存條件;2014年就在大氣中檢測甲烷及其含量峰值。總署11月底將派「流浪號」(InSight Lander)探測車接力。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