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研究衙前圍村歷史的古諮會前委員高添強指,衙前圍村於宋代已存在,有逾600年歷史,是香港未開埠前,九龍半島最具規模、經濟發展最好的最早期村落。在初清時期,該村遭逼遷,村民遷至現址重建,「條村最初原址已無法考究,相信近九龍城」。在晚清太平天國動盪時期,香港三合會曾短暫佔領九龍城寨,並嘗試攻擊鄰近的衙前圍村,被村民擊退。
有助重建香港歷史
他又指,該村的護村河於二十世紀初仍存在,若當局成功挖掘到更多遺蹟,如更樓、護村河、石板街等,有助重建香港早期歷史,「如果搵到更多歷史遺址,可以豐富表達到香港開埠前嘅富庶歷史,連同之前土瓜灣發現宋代嘅幾口井,反映當時香港已經係一個有一定商業發展嘅社區,唔好再講香港只係一條小漁村」。
高表示,早於九十年代已有學者呼籲保留衙前圍村,但當年保育意識未足,未能成功爭取。他直言,當局宣佈將衙前圍村重建起樓,令他心痛及感到荒唐,認為應擱置衙前圍重建項目,「衙前圍村只得一條,應該用發展嚟將就考古挖掘,雖然𠵱家鬧樓荒,但歷史價值遠遠高過嗰兩幢樓」。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