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出席一個由澳洲財團舉辦的物業博覽會,擔任其中一個講座嘉賓,題為樓市何去何從?雖然是假日中午時份,展場內已經有不少市民到場,還有數十個海外物業參展商擺檔賣樓,價錢由數十萬元至千萬元都有。
與會期間同一位已轉任賣日本樓的老友記閒談,說一個天價車位可以買到三個日本樓,老友年前開始投資日本樓及餐廳,發現當地投資價值相當高(當然賣花讚花香),當年是因為一手樓歸邊大型代理商,二手樓成交少,小型代理根本冇得做,所以衝出香港尋找藍海。
當日參加者人,不少已在港擁有物業,但對海外物業亦甚有興趣,老樓見到一埋枱便向現場代理查詢物業資料,可能會投資咁話,當然要首先到實地了解兼當旅遊。
到了老樓講座時間,參與者大部份為中年夫婦及上了年紀的老友記,當老樓問台下有多少人已擁有物業時,逾半現場人士舉手回應,當問及有沒有超過一個物業,居然仍有數位老友記舉手。那麼為何他們仍對這類博覽會有興趣呢?老樓估計想比較下其他地方的物業投資機會(當然也可能被大會派送的電子禮品和購物禮券吸引)。
香港為國際都會,資金出入自由,香港人投資海外物業並不是現時的事,他們選擇分散投資、抑或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內,便因為投資與回報來選取,港人是物業忠心支持者,怎會放過機會。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HKLau.com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