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不能停 - 楊靜

戲不能停 - 楊靜

有門課大部分時間是讀書會,書目由同學自行提議,教授有時也會推薦。每個同學的論文題目都不盡相同,所以常常我們要讀不同領域的原典書目,一次就是三四百頁。記得第一次參加那周是讀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自然困惑如何在一周內讀完這本鉅著(同時還有其他的課程和論文),可看看同學都沒有異議,我只好連夜作戰,總算趕在讀書會前看完。
後來我漸漸學會偷懶,總在讀書會前三天捧起書,能讀多少讀多少,在課堂上盡力就熟悉的那些章節詳細講,盡然一次也沒被看出破綻。上周老師缺席,其他照舊,不知是誰先開口:「這書翻譯的不很好,我只讀了第一章。」「我更糟糕,大概KO了Introduction就不夠時間。」一輪說完,我驚覺自己居然讀的最多,大聲問:「為什麼你們都好像讀完的樣子?」
大家都笑,其實不必問,我們都懂,在同時要做的五百件事之中,書是沒可能讀完的。說真話,很多合輯類的書以及演講稿改成的書,從頭讀到尾是很痛苦的。讀者如果不夠自信,會深深自責無法融匯貫通書中的理論,但身為編輯的我明白,參差不齊的文章之中也許並沒有緊密的邏輯,很有可能是出版社的策劃所為。
「那我們別裝啦以後,坦白說為什麼只讀了一些,然後就讀過的部分討論,怎麼樣?」課後喝酒,我向其中一個同學提議。他考慮良久,搖頭說那需要很大的信任,太難。「那我們怎麼辦?」他歎氣說只能繼續演下去。我想想也懂,繼續演有現成的角色和劇本,大家各司其職,其實早有一套做法。真要打破平衡說真話,那就要把制度推翻重來,那需要的力氣比假裝讀完一本書要大幾個數量級。於是也不要再抱怨,只怪自己懶與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