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水平又有選擇的運動員,當然朝着轉戰職業圈(turn pro)這目標進發。所以,他回來了。我不知道他是否受傅家俊啟發,但Marco日前於社交網站開live時表明,自己倒受他啟發。有競爭,才有進步。現在,Marco每朝八點便準時在香港體育學院開始練習。這個啟發傅家俊的人叫李俊威(Andy、圖),今年37歲。
Andy真夠神奇,事隔九年再次躋身職業桌球圈。上月,世界桌球總會在英國舉行不限男女參加的職業資格賽(Q School)共三站賽事,每站四強即可獲兩年職業資格。Andy三站共贏10場並於尾站連贏五仗殺入四強,獲得未來兩季職業資格(pro)。好了,球迷有機會看到「香港打吡」傅家俊vs李俊威了,且看他倆如何把平時在體院的對練,放到國際舞台上。
至於港隊其他球員,則仍與職業無緣。吳安儀首兩站首圈便告敗陣,未能進入資格賽128強。她於最後一站首圈輪空,惟64強止步,三站僅四戰一勝。香港有很多出色運動員如李慧詩等,但他們可能並非pro,而是受體院人工的全職運動員。又如香港單車隊大部份無緣轉戰職業、無法加盟職業車隊、亦無機會在最高水平的職業巡迴賽如環法等打滾。
一般來說,pro的水平高,轉戰職業可能是提升水平的唯一機會。所以,李俊威這次實在不簡單,希望將來香港都有女子職業桌球手。難度高嗎?
不低。世界桌球總會曾電郵回覆說:「WLBS(世界女子桌球總會)是一個業餘組織,所以女子比賽以及WLBS球員並非職業球員。」
文:陳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