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輕政團「香港眾志」在街頭測試,了解00後對六四事件認識有多深。結果發現,有同學以為「坦克人」歷史圖片是「賽車」影片,有同學更指坦克清場「都OK嘅」。有中史科教師慨嘆,課程編排與教科書的自我審查,使得現今中學生對六四認識模糊。
有人指坦克清場「都OK嘅」
眾志上載一條短片,測試00後香港人對90年代港產電影及六四經典畫面的認識。眾志向受訪同學展示89年六四屠城後翌日,王維林在長安街隻身阻擋坦克的圖片,一名同學反應是:「嘩!呢套……有啲咁嘅嘢㗎咩?香港電影嚟㗎?」其餘同學則分別回答「賽車」、「講戰爭嘅」、「日本」、「北韓,我覺得係」。
被問及有沒有聽過「六四」,有同學說:「慰安婦,好似係。」又有同學說是「文化大革命」。一名聽過六四事件的同學說:「其實我唔知有咩版本,淨係話好多版本,真實性可塑性喺邊度,其實我唔係好清楚,即係聽古仔咁聽,唔好信囉。」眾志再問,動用坦克對示威進行清場對不對,有同學說:「我覺得都OK嘅。」
片段昨在網上瘋傳,有網民看後慨嘆:「我聽到句OK, 我覺得心寒。」年少一輩對六四事件的無知,中學教師更清楚。教協理事兼資深中史教師陳仁啟說,他本人也見過有學生答考題時攪亂五四和六四,甚至將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時的中美關係扯到六四,慨嘆學生對六四了解不多,他歸咎中史課程編排與教科書自我審查,窒礙了學生對影響幾代香港人歷史大事的認識。
他指以往初中中史課程大綱沒提六四,教科書裏仍有提,現在業界對教育局的審批「無乜信心」,更憂慮書商會自我審查。「中國收回香港主權、香港位於中國南方,這些字眼都不容許,我們就擔憂到底教育局會否在審書過程中,不容許再有六四出現?」
現時高中和中三的中史課程涵蓋「改革開放」,教科書多在這部份提及「六四事件」。陳仁啟提供兩本業界較常用的中史教科書,齡記出版有限公司的初中中史書用120字(不計標點符號)解說,配兩張天安門學生集會的相片。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的高中中史書則有兩頁全版,以「改革開放的波折──『六四事件』」為標題,三張配相包括民主女神像、悼念胡耀邦和天安門集會。兩本均提及反「官倒」貪腐和「軍隊清場」,但沒提及死傷者。
六四事件發生時,70後的陳仁啟在電視看到報道,曾激動上街。他堅持教六四不單因個人感受,更因六四是中國大陸和香港政局發展的分水嶺,不容忽視。教協副會長兼通識教師田方澤亦說,即使從現實來看,學生長大後必須跟內地打交道,需要全面認識中國,就更不可略過具爭議性的事,而且「記憶需要傳承下去」。
■記者黃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