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貓】
在上水的農田,那裏有一群貓農夫。牠們日出而作,每日和同是農夫的主人曾詠美下田工作,除了在旁邊監工,還會在田邊踩泥、食草,做一些小農務,用小小身軀守護主人和農地。
詠美想起與農場貓的初次邂逅,是在五年前的晚上,「我和男朋友(即現時丈夫)做完農務後回家食飯,飯食到一半,聽到門外有貓叫聲,大貓、小貓都有。」打開門,原來是貓媽媽帶着一家小貓咪討食物。也許是定律,人類總找不到理由拒絕貓星人,家裏沒有貓糧,詠美夾了些新鮮的魚肉,盛上飯,以招呼這群鄰居。自此以後,詠美和男友走上了貓奴之路。
巡邏犬QQ糖 防野狗咬貓朋友
不知道貓會否互相通風報信,越來越多貓咪上門「叫外賣」,有些還把農場當成私家病房,在此誕下幼貓。放下鋤頭,打開罐頭,詠美繼續工作,為貓餵膳食、洗澡、捉蚤,「貓毛厚,夏天尤其熱,要勤梳毛,把冬天的毛髮梳出來,幫助散熱。貓咪喜歡在泥地打滾,又把毛髮舔得像魚骨那樣一條條分支,洗澡完全是大變身,灰貓終於還原成白貓。」
愛貓者除了詠美一家,還有唐狗QQ糖。QQ糖是一隻畫了濃濃煙熏眼妝的大黃狗。「QQ糖很有領域意識,對陌生人和狗有警戒心,牠會巡邏農田,驅趕附近地盤的野狗,防止牠們來咬貓。」面對這群天真爛漫的貓星人,再強勢的鐵漢也軟下心來。訪問期間記者幾次被QQ糖喝止離場,發威完畢,轉個頭卻挨小貓拳頭擊打。沒辦法,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收割時貓咪監工 唔會走漏眼
農場的貓以農田為家,詠美也尊重牠們的傳統,不把貓咪圈養於籠裏,「早於我到來,這群農場貓已經扎根在此,一代又一代繁衍下來,閒時爬樹、在樹蔭下睡覺,或在農地玩泥沙,生活方式就是如此悠閒。」對比起大部份都市人,農場貓擁有的空間大得奢侈。貓咪喜歡陪詠美下田,在施肥季節毫不吝嗇地撒下「黃金」;收割季到了,貓咪們又化身偵探在田裏來回巡邏,務求沒有未收割的農作物,一旦發現漏網之魚,即不停在附近徘徊提示主人。怪不得農務如何繁重,詠美也不愁苦悶,「這就是在農場養貓的好處,牠們總在身旁,做我好拍檔。」
放養不代表放任,要貓咪健康在野外成長,絕育是關鍵。「剛開始接觸的貓咪很瘦弱,身體因打鬥而長期有傷,而且普遍壽命不高,只有兩年多。自此收養第一胎貓,我們意識到放養的貓也必須做絕育,否則數量會不斷增長。」
種香草製手工梘 幫農場貓絕育
四年前她申請成為愛護動物協會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CCCP)義工,一個女孩子獨自攜着貓籠,在烈日下等候貓星人出現,默默地為五十多隻農場貓絕育,除了自己家養的,還有鄰居和流浪的農場貓。詠美笑說貓咪總是偏愛丈夫這位貓奴,因為自己總是扮演壞人角色,負責捉牠們去看醫生。
為了餵飽這群小動物,詠美成立了工作室,用自己種的香草和農產品製作手工梘,也會開設工作坊授課,所得的部份收益用作貓咪的膳食、醫療和絕育經費。工作室名稱叫「貓貓子」,名字取自於五年前在家門討食物的貓媽媽,紀念這份寶貴相遇。上一代的人說有貓到訪是福兆,對詠美來說,貓咪帶來的是歡樂,和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課。
有記農場
上水塱原濕地,雙魚河橋對面(河上鄉豆美味/美味棧附近)
貓貓子工作室
火炭坳背灣街45號喜利佳工業大厦10樓J室
採訪:溫釗榆
攝影:蔡政峰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