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已定,辯論奚為? - 古德明

政策已定,辯論奚為? - 古德明

四月二十六日,鄭月娥政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展開所謂土地供應大辯論,算是問計及於小民。行政會議成員劉淑儀認為大辯論將徒勞無功:「社會意見紛紜,怎能協調,恐怕還會引起矛盾。」論謀略,劉淑儀實輸鄭月娥一大截。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任務,本來就不是解決小民居不易問題,當然更不是聽取民意,協調施行。鄭月娥所欲者,專責小組已陸續實現,不少人懵然未察而已。
首先,小組主辦之大辯論,聘得世聯顧問公司擔任公眾參與總監,酬金是四百八十六萬元,而世聯行政總裁黃小珍是鄭月娥老朋友,也是她去年「競選」行政長官的公關顧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黃小珍只是小焉者矣。
最重要的,則當然是大地產商。所以,鄭月娥上任之後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就說要「協助市民置業」,也即協助地產商拓展市場。她還怕施政報告說得不夠明白,特別對《明報》記者解釋其公屋政策:「公共房屋,由目前的七十六萬戶增加到八十萬戶,就應該足夠。」私人樓宇市場於是火上加油,樓價給托上三十三天。但鄭月娥還嫌三十三天太矮,小民爭相攀登者太少。上月杪,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黃遠輝就給市場再下猛藥,宣佈說:「不到二零二八年之後,土地短缺情況不會紓緩。目前,輪候公屋時間將會更長,市民必須有心理準備。」本土研究社、綠色和平等團體請不要批評黃遠輝誇張其詞,危言聳聽。鄭月娥已經出手得盧,令樓價竿頭直上。官商合作本來就是中共治港大謨,歷任行政長官無不奉行,鄭月娥只是執行得較為出色。
而公屋輪候時間將越來越長,的確毫不奇怪。從前,北角海濱有一公共屋邨,環境清幽,現在卻已變成私人「豪宅」,地產商賺錢賺得眉開眼笑;從前,筲箕灣阿公岩道也有一公共屋邨,附近山明竹秀,現在卻只餘二分之一作公屋,其餘或建富貴長者樓,或建「豪宅」出售,成為房屋協會的滾滾財源。當年港英殖民政府興建的公共房屋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