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蒂爾的「回到未來」策略(盧峯) - 盧峯

馬哈蒂爾的「回到未來」策略(盧峯) - 盧峯

前幾天跟熟悉東南亞政經情勢的朋友碰頭,談到馬來西亞的轉變,朋友提出了幾個觀察,很值得在這裏分享一下。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香港以及一些海外傳媒常有變天之說,認為馬來西亞將會出現新局面,走向更開放自由的民主社會。朋友說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或一時的情感投射,因為馬哈蒂爾仍然是當年那個好玩弄權術鞏固權力的馬哈蒂爾,他再次上場最關注的仍然是抓住大權包括安排未來接班人,不要期望他會來甚麼大刀闊斧的改革。
根據朋友的分析,馬哈蒂爾上場後首先做了兩個重要決定:其一是全國放假兩天;其二是找他的舊部如前財長Daim Zainuddin組成顧問團協助施政。這兩個決定為何重要?決定放假是為了讓銀行、金融體系暫時停擺,防止任何人特別是前首相納吉及親信把貪污的錢調走,讓新政府接手後有時間空間查賬,找出公帑流失的漏洞,及時堵截。所以,放假在馬哈蒂爾而言不是慶祝變天,而是抓住權力與財源的重要步驟。
第二點同樣重要。馬哈蒂爾離開政府超過15年,新一輩的政治人物不太熟悉,政府內也沒有多少親信。現在重掌政權,首要找信得過的人協助,以牢牢掌控權力。但新政府不像過往的國陣那樣組織緊密,而是一個較鬆散的多黨聯盟,並且在選前已有權力分配協議,希望聯盟內不同政黨將分別得到不同的重要職位包括財長。換言之,馬哈蒂爾內閣人選不能自由選擇,不能隨意安插自己的親信入閣,權力難免受到掣肘。

內閣以外另搞一套班子

深懂權力遊戲規則的馬哈蒂爾當然不會自陷縛手縛腳的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內閣以外另搞一套班子,協助他緊抓要害部門如財政、軍隊、外交、社會發展的領導權。他委任的顧問都直屬首相府,向馬哈蒂爾負責,這變相在內閣之上再設內閣,令他可以繞過原來的分權協議。
再看他任命的顧問。最矚目的是已80歲的前財長Daim。Daim早在90年代馬哈蒂爾任首相時已出任財長,後來下海從商才由安華接任。換言之,Daim是安華的前輩,對新任財長林冠英更是前輩的前輩。由他擔任首相的顧問,財政大權究竟在首相手上還是財長手上不是很清楚嗎?
何況馬來西亞的政治體制以首相為核心,權力幾近不受制約,不聽話的閣員隨時被炒,98年被視為馬哈蒂爾接班人的安華就因與他路線不合及不聽話被撤換,後來還被因雞姦罪被捕及入獄,真是要多坎坷有多坎坷。
正因為馬哈蒂爾上台後首要做的是把權力緊抓在自己手裏,他何時交班,是不是交予安華仍然充滿變數。從往績看,他對安華相當有戒心,從98年開始一直針對打壓他,直到今次大選前才因為共同對付納吉而攜手合作。要是馬哈蒂爾找到他認為更理想、更可信的接班人,從50歲開始等待接班到現在年屆70的安華還得再等待,甚至再陷於另一輪法律訴訟。
安華前途未卜以外,新加坡政府對馬哈蒂爾重新大權在握同樣頭痛。從李光耀時代開始,馬哈蒂爾就對新加坡看不順眼,覺得這個華人為主的島國有意無意看不起發展步伐較慢的馬來西亞。為了教訓新加坡,上回馬哈蒂爾掌權時搞過不少小動作,包括忽然禁止新加坡軍機飛越大馬領空,令新加坡空軍難以訓練。今次再掌權,第一個國政大動作就是取消吉隆坡到新加坡的高鐵計劃,還指這樣的鐵路既昂貴又對大馬好處不大。可以預期,馬哈蒂爾一日掌權,這個項目固然不會上馬,其他小動作也陸續有來,令新馬關係倒退。李顯龍政府未來一段時間肯定頭痛不已。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