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評論把當前的中美貿易爭端,看成是純粹的貿易或赤字問題,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行長李若谷認為這是嚴重誤解。他說,這次爭端完全是關於中國發展方向的爭議。
這是避重就輕的用語,清晰的說法應該是:中國的專權體制在國際政治經濟交往中損害美國的利益,引起美國再難容忍的反彈。中國進入WTO後,在世界傾銷產品,但中國實行的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而是由中共黨操控的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共操縱人民幣匯率,國企壟斷全部關鍵行業,政府為出口企業提供退稅補貼,為外資企業在華業務設置障礙,鼓勵本國企業通過壓低勞工和原材料成本,以極低廉的價格向全世界傾銷產品,有些產品甚至由囚犯生產。假冒偽劣、質差價廉、有毒污染的中國商品充斥全球。中國政府利用網絡黑客、科技商業間諜竊取西方的先進技術,仿冒西方名牌,侵犯智慧產權,參股收購知名的西方跨國企業以粉飾「中國製造」惡劣的國際形象,又強迫西方企業向中國企業轉移先進技術。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與合約精神,舉世聞名。
美國、日本、歐洲都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有400多頁的文件,美國的「301調查」有200多頁的文件,解釋中國何以不是市場經濟,意見相同。德國對美國的貿易每年也有600多億美元順差,但美國對於與德國的貿易不平衡沒有微言。美國對中國的不能容忍,是不能容忍中國這種由政府強力介入並且不守規則的「非市場經濟的競爭」。
李若谷認為,如果中國不能按照美國的期望值進行市場化的競爭,美國就要和中國在經貿上脫鈎。怎麼脫鈎呢?就是美國有可能重返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展協定),同時和歐洲搞TTIP(美歐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定),然後架空WTO。因為中國不是TPP、TTIP的一分子,這就等於重建一個排除中國在外的世界經濟貿易規則和體系。
如果這樣,李若谷認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包括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製造業國等等,有可能會大幅度回落。倘若中國每年2,600億美元的晶片進口受到制裁,在電子化時代的幾乎所有工業、包括國防工業都會出問題。
儘管李若谷最後說,對這種狀況的出現不必過份擔憂和可怕。並說,「美國不是曾經封鎖了中國22年嗎?」但打強心針不是解決困局的辦法。更何況,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難道要中國回到被美國封鎖22年的時代嗎?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認為,中美貿易爭端的實質是制度衝突,解決制度衝突唯一的辦法就是中國要加速市場化的改革和建立健全法制。那就等於要放棄黨對企業、對司法、對法律的領導了。對於把黨領導一切視為執政唯一要義的政權來說,實施這「唯一辦法」不是等於要它的命嗎?
因此,中共的應對相信是「非制度性」的讓步、妥協、拖延、欺騙,當然就會想到利用香港這「白手套」,於是近來又再強調兩制啦。不過,兩制已經被糟蹋成這樣,西方對香港不會沒有戒心,而香港的奴才們恐怕也一時三刻轉不過彎來吧。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