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魚生殺人事件 - 馮睎乾

中國魚生殺人事件 - 馮睎乾

近日央視報道,稱中國市場三分一的三文魚,厲害了,都是青藏高原的虹鱒魚。消息一出,大陸網民紛紛質疑,指那是「假三文魚」。好大的膽子,央視報道此事,不是叫國民起哄,是期待你豎起大拇指說:「中國也能出產挪威三文魚!」有媒體跟進,採訪青海虹鱒魚養殖場,檢測人員在鏡頭前,以不專業而符合國內標準的方法(一處鄉村一處例),把一塊厚切魚生放在顯微鏡下檢視,果然不出我所料,是完全看不見寄生蟲的。檢測人員看了,怕你不信,還友善地叫記者看看,再度不出我所料,記者也確認沒見到寄生蟲。
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該自魚生始。今天很多人只嚷着吃小日本魚生、挪威三文魚,不知道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吃魚生──從前叫「生魚膾」,或簡稱「鱠」。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魚生,劊切而成,故謂之鱠。凡諸魚之鮮活者,味食之。」《儀禮.公食大夫禮》亦云「芥醬、魚膾」,可知周代已有。《論語》所謂「膾不厭細」的「膾」,不一定是魚生,也泛指薄切的肉,厚切的叫「軒」(見《禮記.內則》)。古人因吃魚生而死的事例,最著名是三國廣陵太守陳登。據《三國志》,陳登「胸中煩懣,面赤不食」,華佗診斷他吃了腥物,胃內多蟲,給他做湯,陳登飲罷,即吐出三升許蟲,赤色的小頭在蠕動,「半身是生魚膾也」──「是」即「有」,用法如劉備說「(趙)子龍一身都是膽」的「是」,「半身是生魚膾」表示那些蟲半身帶有魚生。華佗提醒陳登,三年後此病將復發,不遇良醫則無救。陳登三年後果然病死,享年三十九歲,成為中國第一位留名青史的魚生受害人。當然,新中國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建議所有公職人員,尤其是高官,今後無須再作不知虛情抑或假意的入職宣誓,只要大啖大啖吃十五分鐘青海虹鱒魚,就足以明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