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燒與燜燒 - 高慧然

悶燒與燜燒 - 高慧然

南生圍兩個月內三場大火,警察調查後終於公佈火災原因,原來不是有人蓄意縱火,而是「悶燒」。
悶燒是甚麼意思?純粹從字面理解,南生圍的樹木、土地、地上的草在同一地方生活了那麼多年,而且還將在同一地方生活下去,永遠都不能像香港人一樣趁假期外遊增廣見識。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實在是一件很苦悶的事。每天睡醒,只是等待又一個日子結束,重複又重複,沒完沒了。像澳洲科學家、104歲的Dr. Goodall那樣,後悔自己活得太久。Dr. Goodall終於在安樂死組織的協助下遠赴瑞士進行安樂死,南生圍的樹木花草卻不能移動半分。又悶又絕望之餘,不能安樂死的它們,決定自行了斷,自己燒死自己。
這大約便是所謂的「悶燒」了,應該係,除非唔係。
作為一個美食愛好者,悶燒是第一次聽說,燜燒卻聽得多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逛逛廚房用品店,不難找到燜燒鍋或燜燒罐。燜燒是一種節省能源的烹飪方法,因為燜燒鍋分內外兩個部份,把內膽放在爐具上加熱,然後放入外層,再用蓋蓋實,讓食物慢慢燜熟,非常環保。
燜燒罐看起來像外形比較笨拙的保溫杯,加入滾水,把蓋擰緊,持續的高溫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把食物焗熟。通常被用作焗紅棗茶、參茶,或煮一小碗懶人粥。
燜燒與悶燒最大的分別,我猜,應該是前者避免明火,後者必須見到明火而且是難以撲滅的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