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NBA到了球季結末階段,就是歷史書寫的時刻,能夠即時目睹感受,人生幾何;而得以與志同道合的球友一起觀賞,就更難得。美國職業運動多在香港時間早晨上演,朋友大多要上班,難以邀約;而且不同於晚上隨便可到酒吧看歐洲足球,早上要在外頭找一家會播放NBA比賽的食店聚頭,選擇少之又少。幸好現在網路看球技術發達而普及,帶着電腦,找家WiFi夠強勁又可久坐的早餐店,即可解決問題。這幾天東、西岸決賽各自進入最後階段激戰,我也約到同樣工作時間較彈性的朋友,捧齊器材,去了一間早餐甚佳的餐廳舉辦「小型看球團」,甚是歡快,還一起目擊「鐵人大帝」勒邦占士再次打入總決賽,締造歷史。
已經33歲的占士(圖),在「搶七」殊死決戰肩擔攻守兩端,打足全場48分鐘,交出35分15籃板9助攻的「準三雙」全能表現,連續第八年進軍總決賽(連同07年是第九次)。不管你是否他球迷,都不得不尊敬佩服,並驚訝於其身體質素之超卓。
自從被迫送走艾榮(Kyrie Irving),並經過季中交易重組,這支騎士隊也許是八年來占士率領的最弱陣容,一直不被看好,第一圈甚至幾乎被溜馬幹掉;橫掃速龍後,卻又在這圈被塞爾特人先下兩城,氣勢受挫,許多評論都對他們看淡。但占士硬是一騎當千,以鋼鐵身軀和意志扛起球隊殺到最後舞台,我認為他所展現的霸氣亦是八年來最強的,彷彿現在的才是勒邦占士這位球王的「完成體」。
塞軍之敗,也輸在欠缺了這種歷經大戰磨出的罡氣,關鍵時刻就暴露出分別,在第四節完全找不到具把握的攻擊點,因此崩潰。聞戰鼓,思良將,你不禁想,假如在這場「自爆」的洛斯亞(Terry Rozier),換回曾經歷2016總決賽奇蹟洗禮的艾榮,結局可能有多大差異。不過歷史沒有如果,今季波士頓絕對已超額完成,經此磨煉,隊中年輕人閃亮冒頭,來季加上主將傷癒回歸,前途一片光明。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