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悶燃(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香港悶燃
(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元朗南生圍水清木秀,高官富商都恨不得砍木斬水,廣建豪宅,化土地作黃金。於是,三、四月間,南生圍三度起火,燒濕地的林木,燒小河的渡頭。警方先說沒有錄影可以稽考,被揭發所言不實之後,又斷言無人縱火,那三場火劫無非「悶燃」引起。不過,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說:「悶燃?簡直匪夷所思。」渡頭艇家說:「我不相信會無故起火。」也有遊人回答《明報》記者說:「警方的解釋,打死都不相信。」
同時,鄭月娥政府展開所謂土地供應大辯論,說要廣採民意,以制定土地政策。但是,中文大學地理學客座教授林超英質疑當局誇大其詞:「政府估計,未來三十年,土地短缺至少一千二百公頃,其實六百公頃就應足夠。」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質疑當局隱瞞實情:「香港目前就有逾千公頃土地可用,包括棕地七百多公頃,短租土地二百多公頃等。」綠色和平成員朱江則質疑當局用心:「他們危言聳聽,不惜破壞環境逞其所欲,如填海,如蠶食郊野公園,如官商合作化農地為高價樓房。」香港市民對鄭月娥政府有多信任,於此可見一斑。
其實鄭月娥也深知失信於民。上月十七日,她談到二十三條立法問題:「立法須先營造有利氣氛,要市民對中央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有信心。」果然如此,二十三條就永遠不會立法。
要取信於民,為政者先須信守法令。《都公譚纂》卷上載:明宣宗年間,況鍾任吳郡郡守。他上任前,朝廷曾下令減吳郡糧賦七十二萬多石,戶部不久卻要復徵舊數。況鍾上奏反對,說不能「失信於民」,宣宗皇帝「嘉而納之」。《明史》盛稱宣宗一朝,「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閭閻(百姓)樂業」,原因無疑就在一個「信」字。而況鍾也遺愛在民,民間甚至創作了一齣戲劇歌頌這位父母官,就是至今流傳的《十五貫》。
鄭月娥則反況鍾之道而行,為求中共歡心,不惜糞土法律。例如高速鐵路之一地兩檢,律師公會以至大律師公會都認為不符《基本法》,鄭月娥卻說:「一地兩檢合法合理合情。」對她而言,為中共修築駕御香港的鐵路,花費小民將近九百億元,根本不算一回事。而小民要在香港買高速鐵路大陸段火車票,還要給中共鐵路總公司付手續費。鄭月娥認為這也合法合理合情:「鐵路總公司在香港出售內地車票,涉及額外工作,沒理由不收回成本。」總之,他們可以求「便民」而違法實行一地兩檢,卻不可以求「便民」而少取港人一毛錢。
香港的確是在悶燃。土地大辯論、一地兩檢等不誠不信事無日無之,香港悶燃也就無日無之。這悶燃二零一六年二月曾在旺角乍現,只是當局以為,多買幾輛水炮車,早日為二十三條立法,就可以滅火。鄭月娥還是不要說甚麼爭取市民信心吧。那不是中共為政之道。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