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特區建制政客之質素,恐怕只剩下三個字:「發爛渣」。
政客功能為何?就是用政治修辭、技巧,同大眾溝通,解決分歧,建立共識,推動施政。日前高鐵試車又生意外,爆出高鐵車輪出現磨損程度超出預期的問題,但港鐵方面卻拒絕披露超出預計的具體數據。港鐵主席馬時亨在出席公開場合回應傳媒追問時指,記者與他自己都不是技術人員,獲得更多技術資料也沒有用,說明白就是「畀你班人知都冇用!」。馬時亨乃四朝不倒翁,歷老董、曾蔭權、梁振英及林鄭四任特首,今天仍掌控全港最大地產發展商港鐵公司,多少地產財閥爭相巴結,馬堪稱「特區長樂老」。
北風南漸 官員「敢於亮劍」
馬時亨一直以交遊廣闊見稱,食四方飯,做Deal出身之人又何來立場可言,只認利益不問是非,才能在波譎雲詭之特區政局中,屹立近廿年。但最近處理一地兩檢及高鐵試車意外時,一反常態,忽然兇起來。五月立法會審議法案時,斥議員阻住地球轉,認為議員只需表個態交代了就算。為何凡涉及內地工作,政客總會疾言厲色,口出惡言,一反常態呢?這應該同內地政風有關,就是「敢於亮劍」四字,特區政客們認為只要亮劍,強硬駁斥反對派及媒體就可以加分,以為自己在捍衞一國中央權威。林鄭月娥對香港記者在內地被毆打,就輕輕放下,扮小媳婦,實際怕得罪內地官僚集團,影響自己。但相反對於所謂「港獨分子」,就高高舉起,不論教大學生、被屈港獨之父戴耀廷,就全力作政治攻擊,帶頭追殺。上有好者、下有甚焉,這種政風,由此而起。
這股風氣蔓延至其他中港事務,大灣區規劃快出台,目前已營造出一種氣氛,就是容不下一句批評,梁振英借回應《蘋果日報》盧峯言論,已經祭出一大頂帽子叫「獨港」,反對大灣區就是隱性港獨。本來大灣區乃經濟區域整合,不涉政治,但偏偏政協副主席就將香港人身份認同與大灣區發展對立起來,變成一場獨港鬥爭。可以預見,規劃出台之後,勢必變成另一場政治風波,所謂無風起浪,就是這樣。
掌權者本應控制自己,公共政策討論不應太多個人情緒反應,即使反對者如何無理取鬧,或者人身攻擊,須知大家地位權力不對等。掌權者動輒以「討回公道」為理由,惡言相向或發爛渣,不單冇好結果,反而自己蝕章。特區行政主導己變成行政霸道,立法會也完全受控,主流傳媒媒體百分之九十歸邊,多成為小罵大幫忙,權力是如此不平衡,特區建制政客仍以「發爛渣」方式回應公眾,在新媒體人人都是肥佬黎的年代,又如何得民心呢?
如果靠向公眾「亮劍」已可以推動施政,今天特首之位應該由梁振英繼續坐。當日特區過左過激,令建制中人噤聲,中間偏保守人士也不願為政府政策站台,形成弱勢政府,完全是咎由自取。目前從土地開發大辯論可見,政府已經失去了社會有公信力的中間派站台支持,形勢孤立。如果為政府政策說項者,只是陳百祥一類貨色,這就死梗。看來,林鄭月娥的傲慢,其實是梁的餘緒,她亦非有能力撥亂反正,重建香港人對中央信任的能吏。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