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炒講師 倡轉兼職減薪近半

浸大炒講師 倡轉兼職減薪近半

【本報訊】浸會大學去年通知宗教及哲學系全部全職講師下學年將不獲續約,上月卻提出可改以時薪制的兼職形式聘用他們,變相減薪近半,課時卻不減反增。浸大民選校董王凱峰批評,事件反映出校方重研究輕教學,為競爭大學排名向教學人員開刀,認為最終會影響教學質素,更是對講師的剝削。

課時不減反增

浸大發言人回應稱,部份院系早年因推行新學制,以合約形式增聘教學人員,應付雙軌年學生增加的額外人手需求,近年學生人數回復正常,部份院系因應需要重新編配人手。王凱峰斥浸大說法荒謬和誤導,他解釋由2012年轉制的雙軌年開始,大學由三個年級增至四個年級,由當年直至現在,大學都維持在四個年級的規模,學生人數並不會回落。
受影響的講師共有3人,並不包括將退休的高級講師陳士齊。王凱峰指3名講師在去年接獲通知,由於教學量減少,他們將不獲續約,至上月卻被告知可以1,000元時薪的兼職形式聘用他們。王稱按照其中一名受影響講師提供的資料,他擔任全職講師平均每學年課時為18至21小時,但若轉為兼職每學年卻不減反增至23小時,月薪卻將由4.7萬元減近半至2.7萬元。
按此推算,將3名全職講師的課程改由兼職講師承擔,每年大約可為浸大節省約72萬元。王凱峰稱,72萬元大約等於一名助理教授的年薪,相信將全職講師轉兼職節省的資源,很大機會投入研究聘請學術人員,批評校方重研輕教。王稱他曾去信常務副校長麥建成,對方口頭答覆稱「所有事都合法」。
教協會長馮偉華批評,近年大學重研輕教的現象越趨嚴重,「研究經費不足,就從現有資源調配,去填補個研究經費,然後又嫌教學人員人工貴,就開始用短期合約同埋散工化」。馮斥這是赤裸裸的剝削,「呢個唔只係一間大學嘅問題,而係對教學質素嘅衝擊,同埋對於教學人員唔公平」。
■記者李雨夢、鄧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