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後的味道 - 葉一南

五十歲後的味道 - 葉一南

蔡東豪兄送來「五十歲後」一書,解構young old生活。從懷疑走進肯定,腳步慢了,踏得結實,再看世界,又是另一番光景。書寫得好,獨欠一篇,我自薦補上。鬍子漸白,過了半生,在「吃」這課題上,有改變,本屬正常。
再見應酬飯:與陌生人談生意而吃的飯,極難吃。選最好的餐廳也不行。世途險惡,太多name droppers、吹水怪、目中無人之輩。無端端聽一小時偉論,十分惡頂。當然亦有善類,只是生意這東西,談不攏居多,頭盤時段已知大概,心情忐忑,之後還有四道菜,如何捱下去?扮笑其實偷看手錶,抓頭順勢望廚房出菜,這經驗大家不會陌生。當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現在唔好搞我,謝絕生意應酬,是五十歲後送給自己的禮物。
停止集郵:我認,曾經追星集郵,去巴黎七天,天天米芝蓮,吃得彎腰也困難。有名店新上榜,總要打開日曆,訂了位才安心。為了一間餐廳,飛十萬八千里在所不計。藉口解釋因為在飲食行業中工作,要緊貼市場,其實明顯有病,怕趕不上潮流。十年前停止,明白太過豐盛,反而麻木。過了不惑之年,學習不惑,最有型的潮流是不跟潮流。所以,不要再問我有沒有去過 Maido及 White Rabbit,答案是沒有。
乜鬼都食:很多人說,年紀大了,要注意飲食。舉腳贊成,但我用的方法完全相反。肥的要禁,甜的少吃,gluten收檔,雪糕免問,這樣子活至七十、八十歲,唔好搞(有病另計)。我注意飲食的方法,是集中注意美食,甚麼都吃。怕有問題,可以閒時斷食,每天運動,兼喫藥保健。有天然紅趜素可降膽固醇,為何不吃東坡肉?年青時未懂味道,四十歲時又太忙,現在最好,可以坐定慢慢品嚐,這時候揀飲擇食,儍的嗎?
你,唔好呃我:活得夠日子,中招中得太多,練成金睛火眼。從 fusion,新派菜,份子料理至北歐、南美熱潮,終於明白一些道理,國王的新衣永遠層出不窮。其中誰是膠面冰冰,誰是天生麗質,自己决定便好。餐廳排場再大,公關再嚴密,網上再多讚,不理,信自己。將一個檸檬批掟爛放上碟,又或者生吃牛心臟是 more than a meal ,係 experience,喂,唔好玩啦。
輕鬆便好:原來不穿西裝不打呔去吃飯,味道會好一些。絕對是個人喜好。能夠用手抓,更暢快。所以喜歡去吃壽司,fine但不是硬晒軚的formal。記不起從那時開始,愈發不能接受過份儀式。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好吃便是,那來這般多囉嗦。高級懷石有一位穿了和服的服務員全程坐在隔鄰招呼,令我很不自然。西式Fine dining送餐前小吃,pre-desserts成了慣例,菜單太長有固定套路,難免沉悶。近年去京都多光顧小店,去法國多吃bistros,廚師沒包袱,自由奔放,我亦無規無矩,反而有驚喜。
人情味濃:腳步慢了下來,除了吃,還會細看,開始留意餐廳內的故事。Brew Bros日本仔選了甚麼咖啡豆呢、Common Ground孖仔有否新搞作、 Neighborhood David Lai今晚會開那支威士忌、台中樂沐一對璧人又有甚麼突破、石山老闆娘 Jessie不知從日本帶了甚麼回來。以前難明為甚麼有一些老客人,同一時間去同一地方吃同一食物。現在我開始有點理解。一句老話,最好的食物,當中包括歲月沉澱的人情味。
過世了的母親,最愛吃魚頭,尤其魚眼。近年我改正了偏食的最後一步,能夠把魚頭魚眼吮得乾乾淨淨。五十年後,終於與母親在這一點上再次聯繫,有一種暖心的快樂。這味道,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