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日本社會關注的新聞之一,是首相安倍晉三的加計學園醜聞最新發展,持續燃燒下去的話,隨時會對今年秋天自民黨總裁選舉構成影響。不過,相比之下,一宗大學美式足球比賽打茅波新聞引發的社會震盪,比安倍晉三懷疑說謊更加巨大,在互聯網世代當中擴散,引動對日本上與下、尊與卑的層級規範的檢視。這一切,要從5月6日的一場球賽說起:日本大學對關西學院大學比賽期間,日本大學防守球員宮川泰介,在關西學院進攻核心四分衞奧野耕世傳球之後、對方沒有防備下從後擒抱,以致奧野耕世受傷,需要休養三個星期。宮川泰介在同一場比賽其後再犯規兩次,被逐出場。
蓄意犯規 球員:教練下令
美式足球本質之一就是衝撞,儘管球員上身披有護甲,可是由於球員塊頭大速度高,球例對於粗野行為,尤其是對「無防備球員」(defenseless players)的安全保護極為重視。根據美國美式足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的解釋,「無防備球員」是包括「正在傳球或剛傳球的球員」;其他球員禁止以頭盔、肩膊、前臂,撞擊「無防備球員」的頭部、頸部、身體任何部份。嘮叨這大串球例,旨在說明,宮川泰介從後擒抱奧野耕世的動作便是違例。美國體育評述員把這些茅波動作叫做cheap shot,下三濫的缺德。根據美式足球聯盟安全規例,這是違背綱領第一章「所有球員的安全及場上行為執法,是遵循簡而言之的一個字『體育精神』」(all of the player safety and on-field conduct rules that follow can be summarized in one word﹣"sportsmanship".)。
日本大學是當地大學的美式足球強隊,這場比賽結束之後,傳媒引述日本大學現任或前任球員的說法,說宮川泰介賽前被告知,要麼擊潰對方的四分衞,要麼就做後備球員好了。新聞一經傳出,有如燒開的水那樣在扶桑列島沸騰。日本大學總教練內田正人否認有這樣說過,但稱「一支球隊有150人,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想法」。然而事件沒有就此結束,一些大學取消與日本大學的比賽,並且發表聲明說重視體育精神。內田正人否認有命令宮川泰介蓄意侵犯奧野耕世,並於上周六(19日)辭職。可是,到了剛過去的星期二,事情出現急遽變化:一身深色西裝的宮川泰介在律師陪同下來到日本記者協會,在擠滿人的大堂現身。
理着短髮的宮川泰介身形魁梧,比身邊的律師高大得多。坐在台上的最初16分鐘,宮川泰介木無表情,雙眼一直斜下看着身前半公尺的桌面,中間幾乎沒有抬頭。到了律師請他起來發言,宮川泰介用幾乎沒有起伏的聲音說:「造成莫大的傷害和諸多困擾,深切反省。」之後深深一鞠躬,一動不動18秒。此後,宮川泰介說出他的版本,與內田正人的說法迥異:在日本大學對關西學院比賽前幾天,他因為被指「幹勁不足」,不得參加球隊訓練。其後,教練對宮川泰介說,他若是要上場作賽,就要在對手第一次進攻時「擊潰四分衞」。到了對關西學院比賽之前,宮川泰介說:「我會擊潰對方,請讓我上場。」內田正人說:「不做的話就沒意義了。」
今年20歲的宮川泰介驟看有點稚氣,他對台下的記者群說,「我不夠堅強說不」、「雖然是教練下令,我是可以拒絕的,但是我沒有,我跟着照做」、「這是我的缺點」。這天下午,以日本放送協會(NHK)為例,本來這個時段是播放現場實況的夏季大相撲,因為宮川泰介記者會而順延播出。經電視直播,宮川泰介的講話到當天晚上仍是新聞重點,記者會實況上載到YouTube,單是其中一段就有逾16萬點擊,留言200多則,包括支持宮川泰介的,有指摘日本大學要學生出來道歉,「權威之傘下的權力者失態」,也有稱「日本大學差矣」。雅虎日本的相關討論區更多話題,既有批評傳媒小事化大,亦有擔心事件影響大學畢業生在當前求職季節的就業,還有人建議「擊潰」為2018年日本之字,等等。後續是周三晚,內田正人再次否認有發出命令。事到如今,到底哪一個說的才是事實,事件陷入羅生門式的泥沼。
令人檢視日本尊卑層級規範
一洋之隔的美國傳媒,則跳過誰下令「擊潰」和如何理解指令的爭論,提出另一種看法。《紐約時報》說,事件令人檢視根深蒂固的日本文化,包括上級強迫下屬執行違背意願的命令,對權力的順從以及對團隊的忠誠。《紐時》的說法雖然需要更多事實驗證,但身高逾180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的宮川泰介在記者會說「我不夠堅強說不」,在任何層次都是震撼日本。即使抽離茅波事件背景,宮川泰介這句話帶出的反思,是個人與集體、下級與上層孰輕孰重的老問題。不必說到150年前的明治維新,單是戰後70年「日本株式會社」一億國民的每一個人,都是廣義上日本這家公司的一顆螺絲,權力、層級、團隊、制度、順從,個人意志在巨大的集體面前只是微不足道的滄海一粟。這與美式足球分工仔細到球員只有工具性而無個性的核心本質,在球場內外,宮川泰介面對的並無分別。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