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8歲的女孩離家出走,結局不外兩種。也許她會遇到好人相助,變得更好;也許她會很快接受大都市的道德標準,而變壞了。二者必具其一……」中學時讀《嘉麗妹妹》,記下這樣一整段話,許是為了警示自己吧。好在後來總遇到好人相助。
最近又記起這句話,是看到朋友的遭遇,她不是十八歲的女孩,三十多歲,來自伊朗,名字叫蕾。如果化妝,她會有印象中波斯女郎神目高鼻的誘惑,不過她很少化。蕾說離開伊朗,想過一種透明的生活,想不信教就不信教,不必害怕被警察拉、甚至被打,說拒絕一個男人就能拒絕他,不會被視為欲擒故縱的邀請。
德國是技能移民大國,專有工作簽證,供前來尋職的人短居。蕾憑這樣的簽證來德,可運氣不好,求職信石沉大海。
蕾有個親戚喜歡給她相親,專找有錢離異的男子,都被蕾拒絕。上星期用聊天軟件問蕾的近況,提出要請在柏林的表哥幫蕾遞簡歷。表哥遷居德國廿幾年,據稱很有人脈。第二天就通知蕾盡快去柏林面試,他和幾個有話事權的人強力推薦,他們都想見她。蕾興奮地訂車票、旅館,把行程告訴表哥後,對方回覆不用住旅館,也希望她不要周四到周五走,過個周末──「我和我兒子期待你的到來,家裏很久沒有女人了。」
蕾坐在樓梯上哭了,翻譯說這意思是幫忙有代價,她自己來還。我只覺難以置信,不過是號稱認識幾個人的男人,哪來膽子這樣欺負人。蕾哭,問我為什麼類似的事情總發生。她回覆不需要那種幫助,表哥說那我愛莫能助。
我要來蕾的簡歷四處亂投,一個三十歲的女子單身遊歷,結局也有那麼一種,也許她會遇到好人相助,不會那麼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