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貫居港洋將Bryant Austin(BA、拜仁奧斯汀)四年前從美國來港替東方戰乙組,無心插柳卻扎根香港,更開辦籃球學校。教學數載,這位身形驟眼看來有點像加尼特(KG)的全能球員坦言,籃球場如社會縮影,感言香港學生心態保守,寄語他們要擺脫家長的目光,展現自我。
記者:洪量丰
攝影:李潤芳
每逢BA比賽,場邊總有一班學生球迷為他打氣,旁人不禁好奇,暗忖滿貫才剛升班,何以BA的受歡迎程度不亞本地球星?
故事要從四年前說起。BA於2014年獲其時仍在乙組的東方垂青,本只打算逗留三月,戰罷聯賽便回國,最終竟輾轉開設籃球學校授徒。
孩童怕醜受過份保護
BA說:「我一向聽從經理人的安排到處外流,當時沒打算留港,只想着要回美等待機會。我非常幸福,來港後人們欣賞我之餘更勸我留下。」其他外援或許一心要在場上證明自己,BA目光放得更遠,渴望透過教學影響生命,他感言:「如果我明天死去,我不想球迷只記得我是入樽好手,我反而希望以教學鼓勵後輩。」
耕耘四年,BA門生數以百計,個人社交網站盡是教學花絮。常言香港年輕球員身體質素平庸窒礙發展,但BA接觸香港青年日久,他感覺相比球技和身形,香港學生的心態更須改善:「我不能幫助你增高,但體格的確不是一切,堅韌心態最關鍵。」或許華人社會風氣使然,BA坦言香港青年性格內斂影響表現:「小小籃球場便能反映社會,港人害羞保守,我不是要他們學習美國球員的傲慢,但一定要表現自信,盡情享受。」
家長自然着緊下一代發展,但父母的目光有時卻成子女夢魘,影響場上發揮。BA身為過來人,不諱言「怪獸家長」在世界比比皆是,寄語學生要學習承受家長的期望和壓力:「我媽常在場邊喊叫,童年時,父親更會把我一隻手綁在背後,訓練我的運球技巧,我甚至會哭起來。父母都望子成龍,比賽時更化身頭號球迷,我可從學生眼中看出他們的不安,但比賽一定有觀眾,而且『垃圾話』滿天,長遠而言他們一定要學習適應。」
鍛煉意志人生必修科
BA部份學生僅得四、五歲,他笑指時有學生淚留滿面出席晨操,但他強調從小苦練對人生有莫大幫助:「他們成長後無論是投入自己熱愛的工作、或是努力達成別人要求都攸關意志,因此這不單有益於籃球,更是人生重要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