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把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據報,大灣區規劃細則將於近日出台,政府與親共人士均將大灣區規劃,形容成特區千載難逢的機遇,尤其對青年人而言,更應積極把握。
本月初,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便曾發表網誌,稱要破解青年人對大灣區的迷思,介紹大灣區是由深圳、廣州、佛山、肇慶、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九個廣東省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組成。其規模和潛力可媲美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三藩市灣區,故能夠為青年人帶來創業就業發展機會,再加上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基建設施相繼啟用,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能造就大灣區成為一小時生活圈。
親共人士亦爭相為大灣區規劃造勢,有人更指港人應放棄「香港本位」的傲慢態度,「將來我們不是香港人,是大灣區人」,惹來非議,更令社會感到不安。不過,力撐該主張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反過來狠批質疑「大灣區人」說法的人,是「把香港人在感情和生活上和大灣區切割,和整個內地切割,在青年人當中散播『獨港』的思想。」
縱然大灣區建設的細節尚未出台,但這個強調「融合」的國家戰略,對港人而言,可謂充滿疑惑及憂慮。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當一國兩制的香港(及澳門),與一國一制的九市「融合」後,香港所擁有的獨立司法制度、各項自由、原有的生活方式,以至社會文化與價值觀,還可以受到保障嗎?就以上周Now電視台記者因採訪維權律師而被公安暴打事件為例,香港社會絕不容許新聞自由被侵犯,但在內地卻是見怪不怪。筆者深信,雖則九市的同胞並不反對在大灣區,落實香港的法治與自由等核心價值,然而,以近年中共治港者的極左治港方針看來,又豈會讓特區的核心價值在九市發揚光大呢?
模糊兩制 灣區代特區
治港者這些年來的干預,導致香港社會與中央政府之間嚴重缺乏互信。在此前提下,港人只怕中央突然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目的是要模糊港人的身份定位,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的特殊地位,藉以有更多名正言順的途徑,來在港落實全面管治權,以憲法之名,來取締《聯合聲明》和凌駕《基本法》,換言之,就是以大灣區取代特區,所才會有「將來我們不是香港人,是大灣區人」之說。
事實上,就算大灣區是遵照香港特區的一制來融合,成為「香港大灣區」,並交由特區政府管治,港人都不會放心。因為有高鐵一地兩檢的前車之鑑,港人都心知肚明,身為中共傀儡的特區政府,非但不會捍衞香港社會的權益,他們甚至會主動配合治港者的干預,甚至於不惜犧牲掉一國兩制和特區的法治,以及任何港人本應依法享有的權益。
所以說,一日特區尚未落實民主,特首及全體立法會議員不是全面由普選產生,港人都不會對特區與中央政府重拾信心。在此之前,中央政府推出任何惠港措施,於港人看來,都不過是為了進一步落實全面管治權、扼殺特區的核心價值,故筆者認為多數香港人,包括青年人,都不會想做「大灣區人」。
李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