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有關前世繼園街,「繼園臺」,今生「柏蔚山」豐富人物歷史故事;解放後「小上海」北角卧虎藏龍,人文薈萃,我們這一輩當首推張愛玲為首席繼園街代言人。
重溫2013年4月22日《蘋果日報》〈一樓一古〉,再讀一遍宋以朗的憶述,還是弄不清楚張是否曾經真的住過繼園輝濃臺,甚至有關他母親的籤文批注「雨中搬去輝濃臺」只是指他們宋家,而非張愛玲。
不過,的而且確宋母鄺文美偕同張愛玲到街角「蘭心照相館」,隨手穿上小鳳仙領唐裝,拍下附圖經典中的經典照片都有根有據;起碼張曾在北角、繼園街一帶出沒,這點往事假不了。
重看舊照片,好些有關教育家陳樹渠的父親、「南天王」陳濟棠兄長陳維周建立中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繼園臺」。70年代曾寄居繼園及繼園上里著名作家司馬長風曾形容:
「繼園的建築非常別緻,外形四四方方,像一座中古歐洲的城堡,可是四角的綠瓦飛簷,以及鑲有漢白玉欄杆的迴廊,紅磚砌成的圍牆,則又純粹是中國風。」
可想而知,張愛玲、著名京劇演員孟小冬、司馬長風、宋以朗一家……好大一夥卧虎藏龍「嘍鬆」南下香港,寄居(之後很多便沒回去過囉)的小北角曾經是一道什麼樣的風景?
我想不是周星馳《功夫》的武裝場景;而是小山上佈滿歐洲色彩小洋房、摩登四、五十年代公寓唐洋混合風格樓房,上山下山一幕又一幕西裝、長衫、旗袍、襯衫蓮蓬裙的斯文氣場,人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