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香港將變創科中心還是監控中心? - 李平

蘋論︰香港將變創科中心還是監控中心? - 李平

中國19位公民去年7月在廣東新會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舉行頭七海祭,隨後都被當局拘捕或通緝。其中,余若元昨日在廣州火車站被人臉識別系統發現,成為第13位被捕人士。這是中共把高科技「ABCD」變成打壓異議人士工具的又一實例,也警示正為習近平「重要批示」而歡呼的香港,在大灣區粵主港輔的定位下,小心香港未躋身創科中心,先變監控中心。

智能監控無孔不入 令人擔心

立法會早前組團到廣東大灣區考察時,當地「ABCD」(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區塊鏈;Cloud Computing,雲端運算;Big Data,大數據)的發展給議員留下深刻印象,但AI監控無孔不入、侵犯私隱問題也讓民主派議員感到擔心。其實,現代科技更是中共精密監控異議人士的專政工具,在余若元之前,新會海祭的第12位被捕人士黎文學,去年12月同樣在廣州火車站被天眼系統發現而遭拘捕。
現代科技成為中共罔顧國際人權公約的維穩、和諧工具,也令人擔心,中共指明向香港「愛國愛港」科研人員提供資金對學術獨立、科研成果運用的影響。何況,習近平表明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有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是領導人的一時興之所至,還是另有謀算,也不無疑問。
去年7月1日,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廣東省長馬興瑞、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澳門特首崔世安,在香港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明訂廣東要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香港要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澳門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顯然,在創科中心的定位上,廣東為主、香港為輔。

科研戴上愛國帽子 事與願違

國務院即將公佈的大灣區建設規劃,會否將大灣區創科中心粵主港輔的定位修訂為港主粵輔?以現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而言,有一定可能性。其一,中美宣佈不打貿易戰,中國官媒大肆宣揚雙贏、共贏,但雙方在擴大進出口、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細節欠奉,意味着休戰之後仍有可能爆發「核」危機。尤其是,美國制裁中興問題並未解決,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明言中興之罰不可免(China's ZTE won't get off scot-free),顯示中美貿易戰幕後的科技戰硝煙揮之不去。
香港既可能受害,又可能受益,關鍵在於獨立關稅區的地位是否得到保障。中國需要香港作為引入美國高科技產品、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橋樑,就要確實履行一國兩制的承諾、維護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區區2,200萬元的科研撥款還要戴上愛國愛港的帽子,只會事與願違,同時凸顯庫房水浸的特區政府的顢頇無能。
其二,「ABCD」技術在中國已廣泛應用於網絡、人群監控,成為打壓異議人士、維權人士的利器。中共聲稱支持香港成為創科中心,把中國的資金、人員引入香港,不能不令人擔心同時把異議監控引入香港,讓香港成為其境外監控中心,成為與一地兩檢配套的跨境執法手段。中聯辦官員所謂中南海直通香港同胞,恐怕有一日會變成,香港街頭、校園的監控錄影,警方、海關的AI數據,都直通中聯辦,甚至直通中南海。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