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女的基因 - 楊靜

名校女的基因 - 楊靜

一門課有個搭檔是韓國同學,她陪伴醫生丈夫前來德國工作,索性報讀藝術碩士學位繼續進修。我們常常約了一起午飯,講些瑣碎的事情。三十多歲的她之前在首爾國家交響樂團工作,專攻鋼琴。現在她有個五歲的兒子,不出意料也在附近的城市拜師學藝。
亞洲人的年齡對歐洲人來說是個謎,她有幾次被大學生認做二十歲的小女孩,緊張得擺手又拿出全家福貼紙給人看,我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她一本正經得對荷爾蒙滿溢的大男孩們解釋。
最近她說有人勸她離婚,我以為是嚴重的感情問題,但她卻笑着說,每年這個時候就會有一群傢伙通過她的父母找到她勸她相親。結婚了也沒所謂,我們有比你丈夫更好的人選──這群人肆無忌憚地通過電話推銷。
在韓國,高學歷的名校畢業生頗受婚姻市場的青睞。有專門的中介公司到處收集大學生或高中生畢業時的year book。因為上面有女孩子的照片、簡介和聯繫方式。從拿到通訊錄開始,他們就鍥而不捨地尋找這些女孩。往往按圖索驥找到她們的父母家裏,然後好說歹說要帶出去和優質客戶相親。如果談成了,中介可以收到來自男方的幾十萬港幣。
我這位同學不但畢業於首爾大學,鋼琴家的身份更是加分不少,也怪不得中介要勸她離婚重新待價而沽。如果硬要看到正能量,那也可以說起碼韓國人不歧視高學歷的女性,甚至也不在乎婚育史。同學卻對此表示懷疑:「可是他們還是會說,您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看照片也很嫻熟,但是畢竟不是本科學歷的大學生,那麼單純青春。您的優勢是良好的基因,劣勢也很明顯。我們代理的這樣好的客人以後您是見不到了。」
這樣看來東亞女性的困境還是相似的,又要無知又要高學歷,又要有絕好的基因又不能太老。我笑說還好你有了丈夫,她笑着說他也接到了差不多的電話,對方說別猶豫了,精子不會一直活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