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喉命案,責在何方? - 古德明

封喉命案,責在何方? - 古德明

二零一一年,新香港小民王肯構因喉患,入公立醫院切去喉嚨,護士誤把喉嚨永久造口當作臨時,以紗布密封,主診醫生黃卓義多次視察都未能糾正,王肯構終告枉死。護士涉事者前年被護士管理局懲處,黃卓義本月初也被醫務委員會除牌半年。一時人言嘖嘖。
前線醫生聯盟、公共醫療醫生協會、西醫工會、醫學會等,都為黃卓義不平,或聯署抗議,或會見醫院管理局長、衞生局長等,或開記者會說立場。輿論則多批評醫醫相為,為彼此利害而漠視病人死活,鄭月娥政府卻置身事外。衞生局長陳肇始說:「香港各專業委員會都有其專業守則,自主行事。不服其裁判者,可以上訴。」她說得輕鬆,但醫護界、輿論界與其互相指摘,不如一致正視當局的責任。
按香港庫房連年有盈餘千億元計,至今財政儲備至少已有一萬億。但是,公立醫療機構卻是捉襟見肘。公立醫院醫生與病人比率,是零點六七比一千,較諸日本之二點三比一千,相差逾三倍;公立醫院護士與病人比率,是日間一比十二,晚間一比二十四,較諸一般發達國家之一比四至八,相差同樣以倍計。據醫院管理局本月初公報,公立醫院骨科、眼科、婦科、精神科、內科、耳鼻喉科、外科等新症病人,平均要輪候七十八個星期,才得診治,這大概叫做病待重時醫。
當然,特權階級隨時可以上公立醫院,獲專人馬上治理。二零一六年,中共旗下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耳生瘜肉,即逕赴公立醫院切除,還可破例攜妻子入手術室無菌範圍,難怪他那樣愛黨。對這些愛黨者來說,香港公立醫院服務無疑位列世界前茅,何必還多添人力物力。
或曰:香港那萬億元儲備,來自高地價政策之下小民衣食住行之艱難,用以改善公營醫療服務,應是合情合理。不過,更加合理合情的,是用來為中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謂予不信,請看鄭月娥政府所作所為。對他們來說,王肯構之死算得什麼,黃卓義之停牌又算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