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新聞既不娛又不樂,很多時勉強湊合,例如姐仔是否與渣男翻撻?或者誰涉嫌強吻誰被炒,誰又同誰復合之類──但這些「主角」都不紅,也欠個人特色和成就,三四線五六線、阿貓阿狗、路人甲乙丙……香港沒有明星(也沒太多好演員,有,不多),如何吸睛?
某日,還見報導一名57歲詹姓過氣小生,已婚30年育兩女(大女21歲),忽然戀上「契妹」47歲顏姓三級女星。丈夫與契妹結拜時,太太還下廚煮飯,誰料最後要上門捉姦……但觀眾都叫不出他們名字,或根本不知是誰?加埋過百歲如此熾熱,男女之間很微妙,無所謂對錯。棄家變心既非民事亦非刑事案件,只是這些騎膊馬私情大家興趣不大,有何新聞價值?
同一個圈子,來來去去這些人,是個封閉又無意外驚喜的市場,物以類聚。
「河水煮河魚」是煮豆燃箕;「塘水滾塘魚」則級數差不多者關起門來打麻將,輸贏都落你袋落我袋,怎能期望塘魚化龍升天。
為甚麼某些人努力向上,跳槽、過塘、搶鏡、攀升?有不擇手段的,大陸女星(或扮星的大媽)最諳此道,因為不願忍受「低頭不見抬頭見」,低端小圈子之苦──雖然當中也有不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