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不斷硬銷大灣區,叫香港青年前往置業與創業,然而就在政府不斷「趕走」香港年輕人,卻同時不斷說香港人才短缺,然後輸入外勞,例如最新只需要四星期批核,就輸入1,000個所謂資訊科技的專才。又同時看看來港的大陸新移民,連續兩年超過每日150人的數字;如果大灣區機會處處,為何中國人不去大灣區,卻要湧入香港?為何連「大灣區人」也要湧入香港?
去北區看看每日來港螞蟻搬家北上的奶粉、日用品,以至防子宮頸癌的疫苗,也要來香港搶奪;由來港產子的雙非到醫病的人潮,這些客觀的事實,都說明了中國大陸的環境如果一如政府的宣傳,那為何大陸人都要來香港搶購搬貨,而非港人去大陸搶購?連這些基本的民生日用品,也要付出額外的差價從香港購入,說明大灣區的生活質素好過香港,乃絕對的謊言。
制度落後 法治不彰
近十年香港的學校,由大學研究院到本科,由小學到幼稚園,如今連DSE考試也吸引大陸家長學生聽講座,說明香港教育制度遠比起大灣區吸引;反之香港前往大陸進修的,絕大部份都是缺乏其他升學機會,那麼問題就是,為何別人「人望高處」,香港年輕人卻要「水往低流」?難道是港青在這套大陸人爭相入讀的制度多年教育下,竟變成「廢青」了嗎?如果大灣區的制度與生活皆優勝,為何人才卻湧入香港,而不是反向北上?
上月過百「海岸居」的港人業主向民建聯求助,指墮入買樓陷阱,真金白銀買了樓,未入伙就已被清拆,這些都充份顯示了中國大陸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不公正、不健全的制度;在權力關係人脈與金錢勝過一切道理的中國大陸,香港青年除非「我媽是林鄭月娥」,要創業或打工又談何容易?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或許仍可以在大陸謀生,經驗、人脈、父蔭皆缺的青年而言,要去大灣區工作,憑甚麼呢?
至於去大灣區創業,慣於全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系的港人而言,要適應凡事都要被政府管,以至每個部門都要「抽水」抽稅的中國體制,當然是「雞同鴨講」;在香港,法律沒有禁止的事情,統統可以做;在中國大陸,政府沒有批准的事情,甚麼也不可以做;就算政府昨日批准了,今日也可以突然禁止,又或者明日以新的法律,說你昨日是違法,然後要拉要鎖;近年不少港商台商,都在中國大陸損手爛腳而回;失意的台灣商人,更被統稱為「台流」,一如大陸其他「低端人口」的盲流,四處流浪。台灣估計這些流浪在大陸的失意台灣人,由5萬至10萬不等;當中不少淪為中共統戰機器收買的對象,成為今日台灣政府的大難題;連語言文化較近、生活成本較低的台灣人,在中國大陸都面對如此嚴峻的困難,何況是語言文化差異更大的香港人呢?
在一個飲食不安全、法制不完善、建築豆腐渣、資訊不自由的地方,除了本身有大陸背景與關係者之外,根本絕不可能讓港人前往置業與創業;近日所謂「創科中心」與習近平的「祝福」,正源於香港獨一無二的制度,包括美國的《香港關係法》,把香港視之異於中國大陸的獨特地位,才容許對香港輸出高科技產品,特別是那些禁止運往中國大陸的。中興正是違反美國對伊朗的禁運,才面臨美國的重罰;如今香港要「暗渡陳倉」混淆香港與大陸,把香港變大灣區,只會令美國取消香港的獨特地位,視之與中國無異;因此大灣區只是騙局,目的只為「溝淡」香港人與加速殖民,絕不可信。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