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傳媒披露,有教科書用「香港位於中國南方」、「中國收回香港」等字眼描述香港與中國關係,竟被教育局評為「措辭不恰當」。教育局局長竟認為「香港位於中國南方」未能清楚說明香港是「在中國境內的南方」,政治過敏的程度,令人驚嘆,亦揭開當權者審查教科書的序幕。
按現行機制,教科書商須將其出版課本送交教育局評審,以確保內容準確及具一定質素。每本送審的課本經約五位由局內相關專科組的成員及局外評審員組成的評審小組進行評審,而局外的專業人士是經專科組推薦的現職學校校長、教師、大學學者或其他熟悉該學科內容的專業人士。
現時,所有評審員的身份都是保密的,公眾完全無從知道誰在審核孩子的教科書。但根本問題是,為何要保密?作為家長,作為公眾的一員,我絕對有權知道誰在審核孩子的教科書。
教育局指,評審員在保密制度下才能「公平、公正、專業地進行評審工作」。但現時評審小組被指政治審查教科書,公眾擔心是因為部份評審員受到官方政治立場影響,判斷出現偏頗,更進而猜測評審員主要由建制派組成,以政治凌駕學術。
局方辯稱,評審員保密制度是防貪措施,防止評審員及書商之間的利益衝突,又說廉署對現行的評審機制有給予意見云云。其實,最有效防止利益輸送的機制就是公開評審員名單,及要求評審員及書商作利益申報。以防貪為理由,繼續讓課本評審小組閉門造車,反而令公眾無從監察,更令人懷疑所謂的評審,非出於教育專業,只是政治審查而已,評審制度公信力掃地。
其實政府部門轄下不乏評審架構,負責審查商業產品,以確保產品標準。以審查娛樂遊戲/遊戲機諮詢小組為例,其工作跟課本評審小組相類似,為何前者名單可公開,唯獨後者則不可公開?
作為議員,亦作為家長,我促請教育局公開課本評審小組的成員名單,好讓公眾知道當中專業人士的來歷,讓評審小組受到公眾監察,讓教育脫離政治,讓專業回歸專業,讓家長挽回信心。楊潤雄局長,你要為教育服務,還是為政治服務呢?
許智峯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