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變妹仔自己攞嚟(時事評論員 劉細良) - 劉細良

林鄭變妹仔自己攞嚟
(時事評論員 劉細良) - 劉細良

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日前在四川提出中央關於特區工作的四點指示,第二點是強調要互相尊重,換位思考,特別是要充份尊重特區政府的意見。比如,處理港澳的事情,同時有幾個方案都可以接受的,應盡量採用特區政府所提方案;中央制訂的有利於港澳的政策措施,可以由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宣佈的,盡量由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宣佈。要讓港澳社會充份感受到中央對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支持,維護行政長官的權威,強化行政主導,並且要注意用港澳社會容易認同和接受的方式、語言,做好中央有關政策舉措的宣介工作,以取得最佳社會政治效果。

事涉中共即誠惶誠恐

這段說話可圈可點,明顯是中央經已覺察到林鄭上任不足一年,已經嚴重矮化,香港人見到的是一個跟在北京大小官員後面,誠惶誠恐,深怕動輒得咎,連廣東話作為母語也不敢公開表態的「妺仔」特首。張曉明的講話分三個層面,一是處理港澳事情盡量採用特區政府所提方案,二是由行政長官去宣佈,三是用香港社會接受的方式及包裝。這三點其實還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核心。
首先第一個關鍵是治港議程由誰來訂,英治香港總督內政全權話事,倫敦派駐港府政治顧問是處理中港問題,不涉內政,重大事件當然請示倫敦,例如政改、新機場等。現時林鄭可以自主地決定工作議程嗎?她上任時公眾期望是休養生息,經過梁振英五年折騰,大家都想唞吓。
結果呢?由DQ六個議員到補選DQ一路殺到區議會,誓要在政治體制內鏟除自決派。然後是大學港獨標語風波,凶神惡煞去對付小學雞,跟手搞出一個「結束一黨專政」違法。一年來政治鬥爭不絕,李飛、喬曉陽來宣講中央政策,客觀效果是進一步擴大矛盾。雖然張曉明說要尊重特區,盡量採用特區方案,但議程可不是由林鄭決定,她可以拒絕23條立法嗎?可以終止DQ嗎?
第二個關鍵問題是對香港事務指指點點的人,很多時並非真正負責香港事務的中央官員,而是一個鬆散、毫無紀律、政治形象欠佳的利益集團,即所謂「建制派」。就以最近「大灣區人」爭議為例,政協蔡冠深是擦鞋仔,幫手推銷大灣區合作計劃,但水平太低,無知地扯到去香港人身份這敏感問題上,引發《蘋果日報》主筆盧峯撰文批評,而梁振英立即撲出來,拉高矛盾上綱上線,認為反對大灣區就是「獨港」,公眾譁然。
結果呢?六月公佈的大灣區規劃未出台已經變負面。英治香港的建制派是來自本地主流、有公信力及權威人士,亦因為他們精英身份廣泛被本地人認同,才有力推銷政府政策。
第三個問題是包裝推銷手法,這不在於採用甚麼語言,而是究竟出自何人之口。近十年建制派形象日益惡劣,語言粗鄙,好勇鬥狠,但欠缺政治論述。蔣麗芸、何君堯、葉劉淑儀、梁君彥、陳健波一大棚建制派,正是以處事粗暴而上位。至於特區官員,由林鄭到陳帆,都刻意挑機鬥嘴,水平亦同樣低下。
講到尾香港特首之權威,是一種觀感,這觀感來自她是否敢於捍衞香港利益,據理力爭。如果連一個香港在內地合法採訪記者遇襲,作為同場的特首,也不敢表態譴責襲擊者,這種緊小慎微、深恐動輒得咎,怕得罪彭清華,這種小媳婦作風,用廣東話母語表達,叫做「自己攞嚟」!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