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成為「終身大獨裁者」後,許多為他說項的文宣都說高度集權有利於提升決策的速度與質量。問題是在一個完全沒有權力制衡的氛圍下,為習總出謀獻策與執行高難度政策的團隊只會向大大說他喜歡聽的話。中國最近無論對美或對朝鮮問題都非常被動,主因之一是習的班子出了問題。
劉鶴、王滬寧缺實戰經驗
首先,習總過份依賴如劉鶴或王滬寧等智囊出身,但嚴重缺乏實戰經驗的高幹。要知道在半封建王朝裏,智囊很容易異化為家臣。他們為了取悅主子,會炮製很多冠冕堂皇但未必管用的「謀略」。例如官至副總理的劉鶴曾提出成效不彰的供給側改革,最近他更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等皇帝新衣型口號。但5月初作為「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的劉鶴率領的代表團與壓境的美國「鷹派七雄」談判貿易問題時並沒有贏得主動權。據曾獲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名記者柏凱斯(Keith Bradsher)引述美方貿易談判專家說,劉鶴的團隊沒有做足功課,連基本的國際貿易法也沒有掌握。
至於三朝智囊、爬升到政治局常委的前大學教授王滬寧的政績更欠奉。自從習總借修憲法而變成「終身君主」後,負責意識形態與宣傳的小王便蛻變成為四人幫以來最離譜的馬屁精。王聲稱甚麼「習近平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宣傳系統的幹將甚至用歌頌毛澤東的語言來吹捧習大大戰無不勝的訓導。前幾天廣東黨媒便呼籲幹部「學習」時一定要「反覆研讀、深入領會,真正刻進骨子裏、融入血液中」。習總眾多家臣的首要職責不是解決黨國的老大難問題,而是為習大大要充當21世紀毛澤東與21世紀馬克思鋪路!
習總文武百官中最彪炳的智囊兼家臣要算以普通黨員身份出任國家副主席的王岐山。中外傳媒都說因為老王是習總太子黨「哥們」兼最親密謀士,他將在外交(尤其是中美關係)、金融甚至反貪方面起關鍵作用。但自3月王登上高位後,這位「救火隊長」非常低調,而且並未參與跟美國的斡旋。其實老王在美國高層的朋友都是小布殊與奧巴馬總統時代的人,但特朗普完全沒有起用這些前朝老臣。北京政圈人士把王岐山跟唐太宗李世民的悍將秦叔寶與尉遲恭相提並論。李世民是公元626年發動慘無人道的玄武門政變後上位的,在政變中李殺了兄長兼太子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以及他們的親屬與追隨者。但李登基後每晚都被腦海中的冤鬼索命煎熬得無法入睡。忠心耿耿的秦、尉二將軍自薦晚上在皇上寢室外站崗,李才可以安眠。習總過去六年樹敵太多,老王便充任了像秦與尉的「守門臣」來確保大大身心的安寧!
問題就出在這裏。首先,在十九大獲得提升的高幹都是習總的親信,包括習早年在福建、浙江與上海工作時的舊部。而當習大大榮升「終身君主」後,這些習近平幫的大員都把自己的工作定位為盡量掃除習總永遠掌權的障礙。當然,不排除有部份技術官僚與略為傾向改革的幹部願意推進經濟市場化,但他們都明白市場只能活在習總「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的籠子裏面,改革得太過火定會為習總添亂與幫倒忙!全體幹部「與核心看齊」的結果只能是決策與政績水平的大躍退!
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