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辮張孫越 - 沈西城

小辮張孫越 - 沈西城

上世紀八六年,我為「新藝城」編《龍虎風雲》,靈感來自尖沙咀忠信錶行械劫案,其時林嶺東苦思幾個故事不獲麥嘉通過,因而問我可有故事提供?我想起忠信錶行,寫了故事,送呈麥嘉閱覽,獲得通過,便跟林嶺東着手構思故事、分場大綱、最後寫劇本,歷時兩個月定稿。這裏面有我、林嶺東和朱繼生的血和汗。劇本通過後,開始找演員,第一個是阿東好兄弟周潤發,既有紅花得有綠葉,於是找來李修賢。阿東添新意,對我說:「沈西城!我們來個大兜亂,發仔當警察卧底,修賢做大賊,你說可好?」還沒開口,旁邊的朱繼生已手舞足蹈地叫好,我能說不好?意念新穎,一反常規,心裏泛起不少希望。有限米煮有限飯,不敢也是不能起用名角兒,只好求諸演技派,女主角本來屬意鍾楚紅,麥嘉反對,放出一句話:「阿紅多少錢,你倆可知道?」啞口無言,再不敢動伊人腦筋。咋辦?女角何處覓?我忽然想起TVB的一個小角色,專演風塵女人的吳家麗,艷色炙手,天性嫵媚,向阿東推薦,阿東不識其人,着製片劉嘉蔚向TVB藝員科索取照片,一看滿意,拍板。阿東鬼點子多,一夕,說:「我想由孫越來演發仔的上司,好不好?」孫越曾跟「新藝城」合作過,八三年拍《搭錯車》,演啞叔,奪第二十屆金馬影帝,風頭正盛,很明顯阿東是想利用孫越的名氣開拓台灣市場。我是孫越影迷,贊成還來不及呢,演員陣容遂敲定。
在電影裏,我客串一個小角色「排骨」,跟孫越沒對手戲,卻有緣同場。某日拍攝李修賢帶頭搶劫金飾工場的戲,地點選在觀塘一條馬路。一早,攝影隊到場,擺好機器、鏡位,演員陸續到場,我第一次看到孫越,小矮個子,笑容可掬,見人打招呼,毫無影帝派頭。沒戲份時,演員們都躲在車廂裏歇息,碰巧我跟孫越同車,相互望一眼,閒聊起來,我說喜歡《路客與刀客》(註:原著司馬中原近年中風,喪失百分之八十記憶,惟仍疾步如風,健談幽默。)他乍一驚,我隨即明白他的心意──(為啥不是《搭錯車》?家喻戶曉呀!)電影是他的傑作,讓他捧了金馬影帝獎座,影迷碰到他都會豎起大拇指大聲說「棒!」我並非不喜《搭錯車》,只是擇喜固執。在《路客與刀客》裏面孫越飾演小辮張,小鞭作武器,颯颯颯,一舞,人頭落地,鮮血四濺,煞是駭人。小辮張陰險狠辣,奸佞惡毒,觀眾把他恨得牙癢癢,幾乎想衝上銀幕滅了他。我一看再看,共看三遍,媽的,萬萬饒不了這個小辮張!如今小辮張在眼前,我卻嗅不到一絲奸氣。粵語電影前輩盧敦叔生前說過一番話:「銀幕上的人物跟銀幕下的不盡相同。」對,沒錯!演大奸角的演員,往往是好好先生 ,反之,飾善良人物的,私德很壞(為存忠厚,不舉例啦)。諷刺吧?孫越正是明證,古厚恬雍,言出有章。我告以想法,孫越平淡地說:「老弟,做戲嘛,當不得真。演戲二十多年,累啦!要走回自己想走的路。前幾年我信奉了基督教,戒掉煙,現在我的工作是傳傳道、做做義工 ,電影不算是回事。」說得坦率,我明白信奉基督教的人,多會耽溺下去,心裏一逕只有耶穌,我的朋友麥基見人勸入教(基督教),孫越厚道,沒有硬銷,可軟推還是有的。戲拍完,我們雙手緊握,互道珍重,後會無期。聚散匆匆莫牽掛,有緣總有見面時。回台灣二年後,拍罷最後一部電影《兩個油漆匠》,孫越宣佈息影,全身投向慈善事業。三十年來,東奔西走,穿省過市,夙夜匪休,做了不少善事,積勞終成疾,五月一日天國安息,無愧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