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主子號令奴才響應,但凡反對派,不管說什麼做什麼,一概打成「港獨」,或「港獨之父」6 8 9五毛式新詞「獨港」,都一個目的,封殺打壓,愈有思考能力愈不得翻身,便利於全民管控。
奴才打手諂媚邀功,個個磨拳擦掌──大家常用「磨」,但近日見多了,有人用「摩」,所以追查一下。
「磨拳擦掌」形容人激動振奮,躍躍欲試,紅了眼。像元關漢卿《單刀會》中:「但題起廝殺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槍,各分戰場。」還有《李逵負荊》中:「俺也可磨拳擦掌,行行裏按不住莽撞心頭氣。」……所有準備戰鬥的都如此。但也有用「摩拳擦掌」,像梁斌《紅旗譜》中:「這是第一次出馬,人們都摩拳擦掌,心裏突突跳着準備戰鬥。」
很多字典詞典都分析,二字相通,但也有精細的分別:「摩」是手部,有擦動、接觸、自主狀。「磨」是石部,另有輔助、擦亮、耗損、消滅、研碎。所以「摩拳擦掌」是即時自身反應。
但我想:「磨」字也不浪費,同樣形容備戰卻更充滿殺氣的,是「磨刀霍霍」──有動作有聲音還帶炫意。雖然其出處是《木蘭詩》中:「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只恨香港人已淪為待屠豬羊,月黑風高人人頭上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