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書的罪名不絕,但同時面書的創新也沒停過。今時今日,想面書死的人好像不少,塞先生「扮晒新教主」、「當自己Steve Jobs咁」,出來發佈面書加入的新一浪功能和攻勢,於我不算罪名,事實是它推動了媒體和廣告的變革進步。
今時今日,咁樣做廣告係唔夠㗎。話都老了說了豈止十年,聽得進去的人不多,聽得懂又改得了的,更少之又少。聰明的人,你指出其不足,他多謝你;愚蠢的人,你指出其不足,他討厭你,好似係。廣告行越來越難做,整個工業在新媒體變天之後,進步太少,遑論進化,管理層又落後又笨。人家都用死光槍了,你換批刀劍和對方打仗會贏嗎?死光槍還在不停改良升呢。
媒體從舊轉新變了那麼多,是翻天覆地的根本生態革命,在當中存活,做內容、做廣告的,可以簡單的移個民,把內容把廣告從old media搬到new media,由舊形式轉換成電子化便足夠?冇可能。初步還可能得,現在一定不了。
有廣告及傳媒行的朋友仔都向我訴苦,說上頭一味催迫"Go digital",答案就是一味拍video,聽見見暈。Video等於新嗎?
先看看Nike近來做了什麼去推廣它的新波鞋:在美國芝加哥是"House of Go",在上海北京廣州它有"React land"。前者是一間多層的pop-up store,後者是一個大型電玩互動活動,都是display+event +試用+virtual reality的廣告創意,賣的是其全新系列的"Epic React"跑鞋。絕非一兩篇鱔稿,一兩個平面、一兩條廣告片了得。
House of Go像一個小型的「Nike Epic React主題樂園」,樂園設計型、潮、帥、充滿未來感。入場人士可以試穿新球鞋,在室內設計獨特科幻處拍照打卡,更重要是可即場用app自製屬於自己的avatar,再穿着新鞋互動玩video treadmill jog,在「三面台」大大幅video wall前跑步過癮hi hi;又可以參加跑步班,有導師現場講授,讓你在跑步機上試跑,像在gym裏一樣。
React land則設計了一個體感電子遊戲,像Wii一樣的,給消費者一邊試穿新鞋一邊玩。有點像孖寶兄弟 Mario Bros,玩家又可度身設計自己模樣的avatar,玩時要一直跑動跳上跳落晉級,腳踏全新跑鞋,在大屏幕前打機跑動,拿着手掣跳躍過關,過程中體驗到新鞋的特別柔軟、耐用、好彈性。在遊戲中跳動時,鞋上還會給玩家額外的體感,肉體上有避震的官能感覺云云。React land在多個大陸城市擺檔,玩家在精美的五光十色畫面上,跑過長城跑過都市,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環遊世界經過金字塔跑出富士山,無疆界surreal又活潑,有noise又有得玩,尤其在電玩世代,無得輸。
都不是傳統的廣告手法了,整件事,有廣告片,也拍了短片,但推廣跨媒體地進行,關鍵是「有效把消費者帶到更接近銷售完成的終點線」。以前做廣告,著名的現實是"Half the money I spend on advertising is wasted;the trouble is I don't know which half",祇能廣泛提高認知、好感、興趣,已經好勁。但如今是進一大步接近伸手打開消費者的銀包、引人試貨、帶人入店、有得玩又開心,還可在社交媒體分享,一次過滿足所有願望。
面書最新的動作是什麼?交友(Dating)、AR(Augmented reality),還有FB Marketplace messenger中的即時翻譯功能。通通都是「有效把消費者帶到更接近銷售完成的終點線」。
一街都是交友網/apps,面書有何優勢?它利用自己的"event",把有心人更有效率連繫。一個大型活動如梁詠琪演唱會、久石讓音樂會;小圈子活動如「日本金繼陶瓷復修深造」、又或者「廁所板收藏家之夜」,面書可讓你知道誰是同道中人(如對方公開表示會去),event day你們便可以date一date,相睇一下了。
個人覺得最厲害還是Augmented reality的助攻。在messenger之內加入這技術,多間大企業已宣佈投身白老鼠階段作首批支持者:Nike、Kia、Sephora(化妝品)等不甘後人,快人一步去體驗及學習另類廣告手段。
玩法是咁的,消費者透過FB messenger聯絡廣告商,查詢其感興趣的(新)產品,啟動鏡頭,通話之餘更可藉Augmented reality傳送產品「實相」,要命是還提供"try on experience",讓你即時虛擬試用一番。唇膏、眼影、睫毛,你看着鏡頭,便自動化了在你面上可試看效果,連親身去專櫃又塗又抹都慳番,易過玩snapchat自拍。
以後試耳環試項鏈試戒指,由accessories到時裝,凡要試用的,商機無限。他日,試鞋、試擺放傢俱投射入家中,不是夢。
面書其實是科技媒體,多過社交媒體。它的進化和搶生意,對傳統媒體是屈機的。它掠奪廣告商的肥水,某程度「盜用」了舊媒體的內容自肥,利用科技的領先推陳,贏的不是內容,亦不是收費和免費的分別。論內容,由量到質面書早比誰都更繁、雜、假、譁,它不斷進化的方向,是令自己成為最佳的銷售平台,不單是內容集散大熔爐。贏的,是更有效替廣告商達成交易(或幫待領春心完成求偶),即「提升食糊度」。
這種更強的廣告銷售能力,豈是舊媒體單賣贏眼球可比。要能在新媒體/面書世代求生,重點是提升達成交易的能力,是為進化。
https://youtu.be/JJliIaKTt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