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給時間 - 潘迪華

交給時間 - 潘迪華

台灣導演蔡明亮前來香港主持第四十二屆國際電影節首部VR作品《家在蘭若寺》的首映,蔡導在片中選用了我的歌曲「熱情的眼睛」作為片中唯一的音樂,所以邀請我出席首映。糟糕!我一向很抗拒藝術與科技交流的製作。我既擔心VR的特別效果可能令我頭暈,又怕戴上眼鏡後我會嫌重,正在猶豫之間卻好收到蔡導傳來的短訊,說在台灣放映時歌曲受到一致好評。我頓時心中一亮,「熱情的眼睛」是我1967年的作品,已經半個世紀了,竟然受到歡迎,那倒是真應該親身去享受這份榮耀啊。
來到現場,工作人員為我戴上眼鏡,座椅也是特別安排。蔡導說:「潘姐,so far你應是年齡最大的觀眾。」哈哈,他真是善解人意,沒有說最老。本來嚒,科技是年青人的寵物,對象理應是年青人,這次居然大膽讓我這位老人家嘗試。
在現場碰見了許鞍華、林嘉欣和袁劍偉,嘉欣攬着我說:「姐姐啊,你不用擔心,我坐在你旁邊。如不舒服,通知我好啦。」這孩子總是那麼細心,讓我心甜。
忙碌之中,已沒有時間翻看手上的場刊,反正我喜歡現場邊看邊分析,訓練自己的觀賞力。這是在倫敦West End所學習的經驗,當然年輕時常會理解錯誤。
由於事先沒有閱讀資料,不知VR的座椅原來可以360度的轉動,幾分鐘後我發現轉動後的每一個角度都不同,所以我的身體很是忙碌。轉啊,轉啊,我的腦袋更忙,思量蔡導想表達些什麼?他一向有獨特的見解,風格絕對不大眾化。我猜測「熱情的眼睛」是否啟示了蔡導人生的另一個意義,以致他們住在沒有人煙的地方,周圍只有花草樹木、小魚和昆蟲相伴,探討獨處而不寂寞的生活。片尾時男主角病癒後獨自進食時,「熱情的眼睛」的音樂開始播放,歌聲帶出了男主角的願望和心聲。因為全片沒有對白,也沒有其他音樂襯底,在如此有利的位置播出,真是佔盡優勢,令此曲更覺動聽。
「你那對熱情的眼睛,像黑夜裏的明星;
閃耀着戀愛光芒,閃耀着戀愛光芒,透過了我的心靈。
你那對熱情的眼睛,像曠夜裏的飛螢;
閃耀着慈愛光芒,閃耀着慈愛光芒,透過了我的心靈。
我已把情海苦痛歷盡,更嚐遍了愛的酸辛。
如今你帶我,到另個美境,只為你那燃燒的眼睛。」──陸麗填詞。
VR用蔡導的作品作為實驗,增多了一層美術的感受,互輔互助,相得益彰,是一次明智的交流。VR的效果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有一場景是外面滂沱大雨,雨水沖進了屋裏,我竟然不自覺的將自己雙腳提高,隨後才發覺自己給畫面的真實感騙了,不禁傻笑。
原來現場有拍攝觀眾的反應,事後他們告訴我,我是轉動位置最頻密的一個。哈哈!求知慾強嘛。事先他們還怕我累,怕我頭暈,估不到我卻看得神采飛揚。《家在蘭若寺》傳達了人生另一類的價值觀,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此片會在康城、威尼斯等地參與影展,盼望他日我們中國的藝術,不論是電影或音樂歌唱都能在外國發光發亮。
每次見到蔡明亮,他總是幹勁十足,在我情緒低落時,也總是安慰我:「潘姐,不要灰心,我們只是比別人走快了。我們創造的作品,不一定當刻受到欣賞。潘姐啊,不要放棄。」
小輩林一峰在他的新書中也說:「要做的,應做的,儘量去做,不要問結果。偶而有緣人帶來一些安慰,已經功德圓滿,其餘的就交給時間吧!」
對啊!身為創作人不是商業貨品,不應計較作品是否熱賣,只要能留存下去已是圓夢。再說不管人生多精彩,總有終結時──交給時間吧!

(注:本欄每周由不同作者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