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灣仔會議道港鐵沙中綫地盤在3個半月內,三度發現二戰時期美軍空投炸彈,本地歷史掌故專家鄭寶鴻指出,當年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曾多次轟炸維港兩岸一帶的日軍據點,相信有部份炸彈誤投而跌入灣仔海邊,之後經填海被埋藏。如今沙中綫會展站一帶施工,接連有炸彈被挖出,不排除其他未爆炸彈也會陸續出土。
二戰期間日軍侵佔香港,港島中、上環及灣仔一帶均為日軍軍事重地,設有油庫、船塢及機場等重要軍事設施。近月再三發現炸彈的會議道沙中綫地盤,當年正是日軍其中一個據點所在。鄭寶鴻引述歷史稱,以美國為首的盟軍自1942年10月開始,多次派出轟炸機空襲維港兩岸的日軍據點,當中以3次轟炸最大型,之後的轟炸亦不斷進行;相信部份炸彈未能擊中目標,因而遺留下來。
誤炸灣仔市中心千人亡
1945年1月,美軍轟炸機空襲日軍,原本是轟炸金鐘附近的船塢,但炸彈偏離目標,誤炸現今位處修頓球場等的灣仔市中心一帶,結果造成約1,000名市民死亡、3,000人受傷。同年4月美軍亦曾經誤炸,空投炸彈擊中今日銅鑼灣聖保祿醫院及銅鑼灣避風塘一帶,導致約500名平民身亡、數百人受傷。1944年,美軍亦曾轟炸堅尼地城、東區沿海一帶。
鄭續解釋,當年投下的大量炸彈,部份未能擊中目標,跌入沿海地區或落入海床未有爆開,隨後1963年起告士打道一帶對出填海把炸彈深埋,故現時沙中綫工程陸續有炸彈被挖出。對於港鐵曾指涉事沙中綫地盤再發現炸彈風險低,鄭寶鴻表示不作評論,直指難以估計埋藏而未爆炸的炸彈數量實際有多少。
■記者黎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