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當日,記者奉命遠赴重災區採訪;當天成都機場封閉,只好改乘飛機到重慶,再夤夜包車到都江堰。翌日清晨到達了都江堰的多所學校,目睹了軍民合力在倒塌的校舍中挖出一具具學生屍體;特別是聚源中學,籃球場上盡是家長歇斯底里的痛哭,他們懷裏抱着用布包裹的孩子屍體。
5月14日下午1時許,記者從災民的口中得悉映秀鎮才是重災區,由於通往映秀的道路已被山泥及山上滾下的巨石阻塞,車輛不能通行,只好徒步前行。結果58公里路程用了15多個小時;當年第一個採訪地點就是漩口中學。
難忘災民無助眼神
雖事隔10年,記者重返災區映秀鎮,見到地震遺址漩口中學倒塌的教學大樓,及旁邊的學生宿舍,腦海即湧現當年冒着餘震不斷,山上又不時有滾石及塌方等,沿着岷江邊涉着泥濘進入災區採訪情況。一直不想記起,不願憶起的地震災區情況,又再一幕幕重現;有用手推車運自己親人屍體的;空地上一具具無人認領的學生屍體;一堆一堆屍體不停往山上(現時的公墓)送;災民無助的眼神等等。此時,記者頓感頭痛欲裂,背脊發涼,胸口作悶欲嘔,只好急急離開,稍作休息兩三小時,頭痛等症狀才慢慢紓緩下來。
昔日映秀地震廢墟,現基本上已恢復,原來由災民及部隊沿岷江用腳踩出來的生命之路,部份路段仍依稀可見,而百花橋映秀鎮段部份斷橋,仍保留當年倒塌的樣子,那些斷了一截截的橋柱及橋墩,展示了當年地震的威力。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