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稱「拆彈專家」的爆炸品處理課人員,今年內第3次出動到灣仔沙中綫會展站地盤處理戰時炸彈,最終花了大約20小時成功拆彈。不過,由於今次炸彈被發現時「頭下尾上」插於泥土中,因此未能得知彈頭的狀況,導致拆彈時的難度大增。
離地面逾廿米深
爆炸品處理課署理炸彈處理主任黎遨遊昨日在交代拆彈過程時表示,今次發現的美國製AN-M65炸彈與之前兩次發現時狀況的不同,三分二彈身垂直插入離地面逾廿米深的泥土內。
黎遨遊續指,爆炸品處理課合共出動了30至40名人員,處理炸彈時要先清除積壓日久而變得堅硬的泥土,慢慢挖走炸彈外圍的泥土讓炸彈彈身外露後,才可以處理炸彈內的炸藥。
爆炸品處理課於1972年成立,隸屬於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編制上有6名拆彈專家、5名助手,另外有36名後勤拆彈小組成員,當中包括4名女性,其中6人為訓練指導員,實際參與拆彈工作的有41人,每日可派5至6隊人應付工作。
爆炸品處理課成員責任重大,需要24小時候命,人員會配備防爆工具,包括重25磅的防爆盔、重逾70磅的防爆衣、裝甲車以及遙距控制拆彈機器人等。現時該課人員每年平均處理超過百宗案件。
■記者李晟謙